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实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6%vs78.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vs34.15%),且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其痛苦,不良反应少,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5例,非冠心病组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血清雌二醇有无差异,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28±3.95)mg/L比(1.78±1.28)mg/L,P〈0.05]。②冠心病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80.46±12.39)pmol/L比(113.62±16.87)pmol/L,P〈0.05]。③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血清hs~CRP水平与血脂及雌二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我的健康我做主——以医学珍爱生命恶性心律失常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其最严重的表现是猝死。绝大多数恶性心律失常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特殊类型可为原发,如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因其危害性,特别邀请张萍教授与大家共同探讨。
简介: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治疗中,种植修复与常规烤瓷桥修复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烤瓷桥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种植修复方法,比较两种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96.4%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67.9%,且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固位功能、美观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发生并发症3.6%低于参照组25.0%,与参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4例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对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脑电图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讨,进一步对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02例患者在睡眠情况下病情发作,所占百分比为76.12%,有28例患者在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下都有发作情况,所占百分比为20.90%,剩下的4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疾病发作,所占百分比为2.99%。结论伴中央-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痫疾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癫痫综合病征,这种疾病预后处理效果较好,因此需要及时的开展诊断治疗过程提升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并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组,56例)。另选同期56例拟诊为CHD而CAG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水平,同时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对入选者行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的多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ACS组、SAP组与NC组患者血清Hcy、Lp(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示,CHD患者Hcy、Lp(a)水平无相关性(r=0.240,P〉0.05),Gensini积分与血清Hcy、Lp(a)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78、0.75,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287,95%CI:1.027~1.791)及Lp(a)(OR=3.038,95%CI:2.984~3.431)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及高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非脑梗死患者冠脉斑块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脑梗死组(46例)和非脑梗死组(126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双源CT,并对冠脉血管斑块节段(混合斑块节段、钙化斑块节段和非钙化斑块节段)计数.对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9);脑梗死组冠脉斑块节段总数和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相比,LMP=0.016,LADP<0.01,LCXP=0.003,RCAP=0.037,且混合斑块节段数明显多于非脑梗死组.结论①与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相比,有脑梗病史且合并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冠脉受累节段数明显较多;②冠脉混合斑块有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再通以及4周内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43例患者分为血管再通组(32例)和血管未通组(11例),将溶栓后1周内不同时间血清CRP水平变化与梗死血管再通关系、梗死后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即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血清CRP水平升高后持续下降者显示较持续升高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71.9%和3.1%(P<0.01);(2)前者4周内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后者明显减少,其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3%和62.5%(P<0.01).结论AMI溶栓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在预测溶栓后再通和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clinicaltrailsRCTs)是指含病例数多,采用随机、双盲、设置对照的方法,以重点事件(如死亡率、住院率)为观察终点的临床试验.RCTs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研究设计策略.近20年来国际上开展了许多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试验研究,其中以观察药物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住院率或死亡率的影响为主.这些实验的开展和结果的发表为我们临床治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更新了既往关于心衰治疗许多陈旧甚至错误的观念.为进一步开拓临床思维及更好地理解、实施这些实验,我们对这些试验作一总结性回顾与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20年来心力衰竭临床试验回顾(1)血管扩张剂:
简介: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和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硬化组纤维蛋白元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90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73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vs(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和78.00%.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对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