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共同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两型颈椎病中医用药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59味,使用频次2842味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文献的常用中药共计175味,共使用频次2755味次。两型共同所用药物种类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运用最多;所用药味以甘、辛、苦为主;所用药性以温、平、寒为主;两型归经以肝、脾为主。结论两型均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外邪侵袭及瘀血阻滞,或伴慢性劳损、外伤为标。临床以补益药(当归、白芍、甘草、黄芪)、活血化瘀药(川芎、红花、丹参)、解表药(葛根、桂枝)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ADPN、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及血清ADPN、ASP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血瘀脉络、脾肾阳虚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为105、84、34、39、12、16,血瘀脉络型患者ADPN最低(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痰湿遏阻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ASP最高(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痰湿阻遏型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降糖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于我院进行踝部手术的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比较两者差异,评估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手术中的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80例患者,年龄为12~56岁(平均年龄33.3±9.9)。术前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VSD,均为膜周部缺损,缺损直径5~12mm(平均直径6.4±1.5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6mm(平均距离3.7±1.2mm)。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适合封堵后行膜部VSD封堵术。结果80例患者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其中76例即可无分流,3例有微量残余分流,3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残余分流消失,1例出现比较明显的分流,观察15分钟后分流量有所减少,但术后1天出现溶血现象,行急诊心脏外科VSD手术修补术及封堵器取出。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6~18个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有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护理人员在严密观察围手术期的风险及并发症的同时,膜部VSD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清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窦部黏膜病理的改变影响与萎缩性胃炎的影响,了解幽门螺杆菌对炎症程度、腺体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7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除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并跟踪随访患者一年时间,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成功治疗64例,失败43例;与治疗前相对比,治疗成功患者的炎症、活动性、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成功患者的炎症、活动性、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程度相对治疗开始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与活动度,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种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6月于我院进行踝部手术的病人 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应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相关指标,比较两者差异,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手术中的效果明显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患者,女,30岁。“停经4-月,下腹痛伴呕吐6小时”入我院。妇科体检子宫前位,子宫后方触及25cm大小包块。超声检查子宫后上方见一妊娠囊,囊内见一单活胎,双顶径(BPD)40mm、股骨长(FL)25mm,胎心率(HR)153次/分,考虑腹腔妊娠。全麻下术中探及子宫前位,略正常大小,右侧输卵管、卵巢外观正常,左侧输卵管间质部膨大包块直径约20cm,表面破裂口直径达2cm,有活动出血。术后诊断左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讨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输卵管妊娠中较少见,约占2-3%。输卵管间质部全长1~1.2cm,位于子宫角,是输卵管与子宫的交界处,该处血管丰富,一旦该处妊娠发生破裂,出血汹涌,可致失血性休克,早期正确诊断间质部妊娠,需要与卵巢妊娠、残角子宫妊娠、腹腔妊娠、宫角妊娠鉴别。
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发病机理及腹腔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5例经过腹腔镜手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在腹腔镜下1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周围压迫组织松解术,3例行Y-V成形术,1例行离断成形术.术后随访0.5~3年.结论: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首选方法并成为金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龈部扁平苔藓合并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择取2012.02-2014.02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45例口腔扁平苔藓(英简OLP)患者,针对其发病部位、是否伴发牙周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析。结果本组45例OLP患者中,12例患者口腔其他部位伴发牙龈部扁平苔藓,其中10例伴发牙周病,约为83.33%;33例患者口腔其他部位未伴发牙龈部位扁平苔藓,其中4例伴发牙周病,约为12.12%,二者伴发牙周病的概率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部位扁平苔藓患者的病损程度与牙龈部扁平苔藓患者的病损程度相对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龈部扁平苔藓伴发牙周病的可能性较高,临床应同时治疗牙龈扁平苔藓与牙周病,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病人的脊椎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状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骶椎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98例腰骶椎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骶椎共98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间盘病变59例;外伤所致的腰椎粉碎性骨折8例;压缩性骨折7例;转移瘤3例;骨结核3例;椎管囊肿1例;脊椎畸形2例;正常14例。螺旋扫描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I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的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椎情况。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重建,消除了机架角度对椎间盘扫描的限制。结论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MRI的脊椎图像,对腰骶部曲度过大病人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6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以及软件方面的提高,是CT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对脊椎的矢状重建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进行分析,来探讨16排螺旋CT对脊椎病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