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用跨孔以及地面-井下电阻率层析成像(ERT)、监测深度约650米咸水含水层中二氧化碳(CO2)迁移的可行性调查在Ketzin(德国)附近的CO2SINK实验场地进行。永久性的垂直电阻率排列(VERA)由45根电极组成(15根在注入井Ketzin201内,两口观测井Ktzi200和Ktzi202内各15根),成功地放置在约590-740米(电极距约10米)深度范围的绝缘套管上。该Ketzin的三口井排列成垂直三角形,孔间距50和100米。第一个合成模拟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注入引起大约200%的电阻率增加(与大部分二氧化碳50%的饱和度相对应),这同实验室的研究比较一致。场地资料的有限差分反演在井孔之间提供了与储层模拟研究一致的电阻率三维分布。为了扩大跨孔测量提供的有限观测面积,另外布置了地面-井下测量。从地面到井下的电阻率实验推导出一个东南-西北方向的主要二氧化碳的迁移。第一个跨孔时延成果指出,Ketzin电极排列设置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足以解决期望的关于该电极排列在特征长度尺寸上的电阻率变化。有可能测量到大的电阻率变化,但是,在当前的地质情况下,用垂直电阻率排列还不能解决二氧化碳羽状流的详细资料。
简介:塔里木油田塔中I号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多以裂缝、孔穴、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埋藏深(5000-7000m)、温度高(130-170℃)等特点,早期勘探以直井为主,主要寻找大的、高效的"串珠"状地震强反射储层。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完善,有效的"串珠"状地震强反射储层数量逐渐减少,勘探的成功率也随之降低,难度逐渐升高。伴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随钻伽马导向技术的不断成熟,水平井钻探越来越多,水平段也越来越长,采用全通径裸眼封隔器+压控筛管分段压裂工艺,能够增大水平井的泄流面积,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以塔中XX井为例,对水平井裸眼段进行压裂段数优化,对压裂液体系进行了选择,通过压裂软件对压裂规模进行模拟计算,经现场压裂结果证实,酸压施工后水平井产量明显高于周围直井措施井。
简介:在大型S6chilienne滑坡开展了地球物理成像活动,包括4条长度950m的电剖面和4条长度470m的地震剖面,目的在于限制受影响区的深度与体积。与未受扰动的地面相比,滑动区域展现了较低速度和较高电阻率值。对比现有大地测量数据、地形数据和地质数据(调查通道与钻孔)表明,这些地球物理参数的变化主要由密集断裂以及滑动物质范围内空气填充孔隙渐进发育引起。在最不稳定区内发现的滑动物质最大厚度为150m至200m。局部地区显示近垂直极低电阻率异常,这与由粘土质物质填充的碎裂区有关。通过应用Wyllie实验定律,从地震层析成像剖面导出岩体孔隙度图像。经调查,从不稳定区顶部至底部的孔隙率在30%和4%之间,这表明了深水位的影响。假定探测基岩的孔隙率界限为3.7%,那么,Sechilienne滑坡的总体积估计约为60×10×10^6m^3,该值比原来的估计值(20×106to100×10^6m^3)更为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