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前保温干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3月到2018年08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棉被覆盖保温法,实验组行麻醉前保温法,对比两组保温30分钟、麻醉1小时、手术完成体温指标与寒战发生率。结果经动态监测,对照组保温30分钟、麻醉1小时与手术完成体温指标均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肌肉痉挛与强直致代谢率增加次数,实验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麻醉前保温法能够改善低体温症状,降低寒战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提升治疗舒适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小儿低体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主呼吸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在进行低体温护理时对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体温变化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研究组麻醉室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10 min以及术后30 min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儿术后采用循证护理进行低体温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及患儿麻醉苏醒,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降低患儿寒战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低体温新生儿运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我院接收的100例低体温新生儿进行研究,数字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其余50例给予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试验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新生儿的培养箱治疗时间、体温复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麻醉复苏室小儿低体温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后对自主呼吸时间的影响及分析。方法:挑选我院儿科在本年度接受麻醉手术治疗的101例患儿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按照奇偶平衡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即参照组(50例),研究组(51例)。并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不同的低体温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患儿苏醒情况、患儿体温、寒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室恢复时间(42.15±1.1)分,清醒时间(18.7±1.4)分,自主呼吸时间(11.8±2.3)分,均比参照组时间较短,且术后10分钟及30分钟的患儿体温均高于参照组,患儿寒战发生率对比参照组较少,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结论:对术后患儿的体温护理采取循证护理后,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的提高患儿苏醒速度,并促进患儿增强自主呼吸能力,同时维持患儿的体温保持正常,减少了患儿寒战发生率,使家长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体温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产科顺利分娩的46例低体温新生儿作为护理对象,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将之随机分为普通组(予以普通护理)、研究组(予以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两组分别23例。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优于普通组(P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专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模式,以此来探究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手术室强化护理对患者低体温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将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份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经过条件筛选,最终剩余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以上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术中护理模式,从而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和术后感染情况,并且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应的调查。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并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老年外科手术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肝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14例(53.85%),泌尿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1例(48.84%),胃肠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3例(47.92%),肺与食道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13例(59.09%);术中低体温发生总例数为71例(51.0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日运动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液量均为影响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35-01摘要目的观察经皮肾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其在未来低体温的护理当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经皮肾镜手术手术患者低体温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51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具体情况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应对易发生低体温的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出现低体温、寒战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82.61%,低体温发生比例为41.67%,寒战发生率为29.17%;实验组病病人满意度为91.30%,低体温发生比例为12.5%,寒战发生率为8.33%。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经皮肾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护理治疗低体温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皮肾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护理治疗,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在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预防中护理干预方法所展现出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9 年 6月份至 2020年 6月份在医院中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共 7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方法。 结果:手术室时、手术开始时两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中 45min、手术完成时、麻醉苏醒时体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方法,在术中低体温预防中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腹部大手术体温、术后麻醉及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部大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干预组给予保温毯、输液加温仪、术中用37℃盐水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体温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24小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术毕拔管时间、术后寒战评分。结果干预组的各项手术情况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术后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麻醉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68.3±5.0)岁]。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采用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闭环组),40例采用医用加温垫进行保温(保温组),40例采用常规棉被进行保温(对照组)。记录三组佩戴体温传感器8 min(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30 min(T2)、麻醉诱导后60 min(T3)、术毕(T4)及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20 min时(T5)的核心体温。比较三组术前和T4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三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住院时间(手术当天至出院时间)及使用设备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T0时三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61±0.28)℃]高于保温组[(36.45±0.28)℃]和对照组[(36.44±0.27)℃](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46±0.28)℃、(36.40±0.30)℃、(36.45±0.37)℃、(36.50±0.27)℃]高于保温组[(36.32±0.31)℃、(36.24±0.26)℃、(36.28±0.30)℃、(36.24±0.31)℃]和对照组[(36.12±0.30)℃、(35.98±0.28)℃、(35.73±0.31)℃、(35.81±0.32)℃](P<0.05),保温组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较T0时升高(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较T0时降低(P<0.05)。T1~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均在设置的目标温度范围内。术前三组T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闭环组TT[(18.9±1.7)s]、PT[(11.9±0.7)s]、APTT[(35.5±3.3)s]和保温组TT[(18.8±1.7)s]、PT[(11.6±0.8)s]、APTT[(35.7±3.4)s]均短于对照组[(20.9±1.3)s、(13.0±0.8)s、(38.7±3.4)s](P<0.05)。T4时闭环组和保温组APTT较术前延长(P<0.05);T4时对照组TT、PT、APTT较术前延长(P<0.05)。闭环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8%(7/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3%(1/40)]和保温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33%(13/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8%(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30/40)、33%(13/40)](P<0.05)。闭环组拔管时间[(12.5±3.6)min]和保温组拔管时间[(13.2±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对照组[(16.6±4.0)min]明显缩短(P<0.05)。三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过程中三组均未出现过敏、压疮等不良反应。结论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维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核心体温,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减少寒颤,缩短拔管时间,且不增加其他不良事件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开展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在预防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3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2月份,整个研究为期一年,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保温,实验组围术期全程闭环保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离室前、术后苏醒时间体温水平,评估患者的术后2小时、24小时疼痛评分,分析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术后切口引流量、拔管时间。结果:离室前、术后苏醒期间实验组患者体温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实验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显佳,拔管时间更短,p<0.05,术后切口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全程闭环保暖管理,可以稳定患者的体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