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针对老年人在临床种植牙修复过程中的心理准备进行研究,探讨其心理因素对种植牙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采用调查表对246例平均年龄为65岁的老年种植牙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老年种植牙患者大部分为被动接受,主动接受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被动接受,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对种植修复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虽然心理接受情况各有差异,但其最担心的是种植过程中的疼痛,因此需要种植的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种植牙,提高种植修复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香港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注册,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香港居民,年龄55~70岁。OHRQOL由香港中文版14条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精神因素采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中使用的抑郁(Depression)及躯体化(NPS)分量表进行评估。调查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各种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程度、频率等情况。了解受访者看牙医的习惯并对受访者进行标准的临床检查。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OHRQOL的主要因素。结果共100人次参加了本研究。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总分(OHIP-ADD)的均数为10.1(SD9.7)。回归分析显示中等或重度的抑郁(OR=7.1,P〈0.001)及牙或骨来源的口腔颌面部疼痛(OR=4.8,P=0.016)与较差的OHRQOL显著相关。结论在有口腔颌面部痛症的香港老年人中,OHRQOL与精神因素和痛症的临床分组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对口腔颌面部疼痛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机体在单一因素变量(增龄性改变)的影响下,机体BMP-Smad成骨信号基因的表达趋势,探讨增龄对该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成年、中年、老年未交配SD大鼠雌雄各4只,处死后获取大鼠颅盖骨及股骨。颅盖骨采用组织块法行细胞培养,检测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股骨采用Q-PCR检测BMP-Smad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绘制趋势图谱。结果:成年大鼠的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活跃,其DNA合成期(S期)的成骨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年大鼠;BMP-Smad成骨相关因子随着增龄而出现明显的降低,而该通路的始发因子BMP-2因子的改变并不明显,甚至在机体步入老年后有升高的趋势;来源于骨组织的成脂因子的表达同样伴随着机体的增龄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增龄会导致机体的成骨能力逐渐降低,成骨细胞的活性逐渐下降;BMP-Smad信号通路的成骨因子随着增龄其表达趋势逐渐下降;机体成骨能力的下降和成脂能力的增强可能促使BMP-2因子的稳定表达甚至轻微升高。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种类和数量)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变量为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受累的间隙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糖尿病存在与否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转归(住院时日和并发症)直接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不同,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评价心理因素以及患者个人因素对严重牙龈退缩患者就诊动机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67例严重牙龈退缩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患者的就诊动机以及义龈修复效果进行调查,并结合临床检查,对治疗动机的构成比例,以及患者SCL-90调查的9项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性别与患者义龈修复疗效不存在确切的相关性,与治疗动机存在着相关性;对治疗满意组患者的SCL-90量表的各项指标均好于老年常模组;而对治疗不满意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差于常模组,且存在着组间差异。结论:患者的性别对就诊意愿具有较大的影响;心理因素对于严重牙龈退缩患者义龈修复后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也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义龈治疗前进行心理检测是有益的。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2006-2015年共制备273例游离皮瓣.其中259例成功.14例发生皮瓣危象。对发生皮瓣危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连续性校正旷检验,同时统计14例皮瓣危象患者在发生皮瓣危象6h内积极抢救的成功率。结果:游离皮瓣危象与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常年饮酒所导致的酒精戒断症状.以及超重(即BMI数值〉25)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P〈0.01)。皮瓣危象时间超过72h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3.3%。结论:局部或全身感染是皮瓣危象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BMI过高、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酒精截断症状与皮瓣危象无关。皮瓣危象发生时间越晚,皮瓣的抢救成功率越低。一旦发生皮瓣危象.即使超过72h.及早探查、纠正危象原因.也能取得一定的抢救成功率.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吞咽功能与舌动度及舌压的相关性,筛选吞咽功能最佳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门诊复诊的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36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级,应用舌运动范围法对其舌动度进行测量评分,同时利用爱荷华口腔行为仪测量其舌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计算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与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之间的秩相关系数(rs)及相应的P值。结果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分别为-0.575和-0.613(均P〈0.05);其中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值较舌动度评分的rs大。结论舌压与舌动度均可影响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舌压是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的最佳预测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状态下上颌半口义齿基托边缘封闭区及中线区不同位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及其与牙尖斜度、腭穹窿形态的关系。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对牙尖斜度为0°、20°、30°的尖、平、凹型腭穹隆形态的上颌半口义齿进行加载,得出义齿基托磨光面各节点的三维变形方向及数值。结果:双侧后牙加载时基托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唇系带切迹区及后缘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变形值增加。全牙列加载时基托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唇系带切迹区及后缘区变形方向随牙尖斜度变化而变化。切牙乳突区变形值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而增加。单侧后牙加载时后缘区、对侧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同侧颊侧边缘区变形方向随牙尖斜度变化而变化。后缘区及切牙乳突区变形值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而增加。凹型腭穹窿形态基托在全牙列及双侧后牙加载时背离变形值小于尖型及平型,压向变形值(切牙乳突区及后缘区)大于尖型及平型,在单侧后牙加载时对侧颊侧边缘区背离变形值小于尖型及平型,切牙乳突区压向变形值大于尖型及平型。结论:加载方式和牙尖斜度共同影响上颌半口义齿基托变形的方向及大小,牙尖斜度的增大可明显增大基托的压向变形和背离变形值。腭穹窿形态可明显影响基托的变形值,凹型基托较平型及尖型基托在边缘封闭区有较小的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值,在切牙乳突区有较大的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值。
简介:目的: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2种粘结剂及相关因素对F2000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9例患者417颗楔状缺损患牙均用F2000复合体修复,其中A组207颗牙用全酸蚀粘结体系(SconchbondMulti-Purporse酸蚀剂,AdperSingleBond粘结剂),B组210颗牙用AdperPromptL-Pop自酸蚀粘结剂。修复后1w、1、6、12、24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F2000复合体修复楔缺12、24个月后总成功率分别94.32%、87.33%。其中A组成功率分别为95.09%、88.36%,与B组(93.53%,86.3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按USPHS系统逐条分析,A组的边缘不密合和边缘着色发生率为1.06%、0.53%,低于B组(4.55%,3.53%),有统计学差异。其疗效还受咬合力、楔缺程度、刷牙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适当的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调牙合、消除致病因素及必要的宣教,均是修复楔缺成功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用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前后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经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男性患者9名,年龄25~43岁,平均37岁(中位数),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3个月后分别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戴用矫治器后上气道各段容积及总容积均增大.总容积的增加百分比与患者体重指数成负相关(r=-0.70,P=0.03),与患者下颌平面角(MP-SN)没有显著相关性(r=-0.43,P=0.25).上气道容积的增加与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严重程度及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0,P=0.43;r=0.39,P=0.29).结论双侧拉杆式口腔矫治器使OSAHS患者上气道大小、形态趋于正常.体重指数影响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同时气道大小改善的程度与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改善并不一致.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在临床上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有一定联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复杂,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使用CBL+PBL的教学模式对TMD的相关心理因素进行学习和探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简介:目的采用群体、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发展为频发性头痛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包括TMD各种症状和体征,同时也评估了头痛及TMD肌肉源性和关节源性体征对该样本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材料方法调查了4255名个体的医疗史和牙科及社会人口统计参数,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参数与频发性头痛做相关分析,通过体格及精神健康问卷对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该样本人群中9%报告有频发性头痛。发现咀嚼肌群压痛、既往有咀嚼肌痛病史、耳鸣、颞下颌关节区压痛、睡眠障碍、身心失调、女性等因素在整个样本人群中的危险性比值比(OR)有显著性。肌肉压痛更显示有剂量效应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发展为频发性头痛的危险性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和弹响史、吸烟、酒精滥用、使用避孕药、经济收入和慢性疾病史均未发现与频发性头痛有显著性相关。主诉有频发性头痛的患者其体格及精神健康分值有显著性降低。有肌肉压痛的个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生活质量指标均低下。结论除颞下颌关节压痛之外,肌肉压痛与频发性头痛的发生有显著相关。由于各种共变量都已包含在该模型中,因而该相关性是可靠的。
简介: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亚洲和拉丁美洲,而西方国家发生率很低,该文旨在研究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生的关系。2000—2005年间,日本5所、韩国和中国各1所大学医院参与此项研究,试验组88例。对照组305例。对年龄、性别和国家因素调整后。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比值比(OR值)为:农场主4.15,农民2.81,杀虫剂使用者4.01,垃圾焚烧场附近居民11.65,先前饮酒者2.95,当前吸烟者0.49。工作期间对杀虫剂采取戴手套、口罩、顺风喷洒防护措施的农民OR值分别为3.30、1.18、2.20,远低于未采取防护措施者。结论:杀虫剂和化学溶剂是鼻NK/T细胞淋巴瘤的病因,生活方式及环境是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