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续上期4.神经破坏药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神经破坏药治疗二三又神经痛己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神经血管减压术作为根治手术开始普及,而且高频热凝固法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最近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引起并发症受到重视,有人主张不应使用无水乙醇阻滞。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破坏药 神经血管减压术 病因
  • 简介:目的:探封剖宫产术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采集新生儿和产妇尿样,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尿液吗啡及代谢产物。结果:96.6%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P

  • 标签: 剖腹产 术后镇痛 硬膜外注射 吗啡 新生儿 荧光偏振免疫法
  • 简介:我们对156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刀松解治疗,结合推拿纠正小关节紊乱,以及牵引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综合性治疗,疗效经一年以上随访,总有效率为97.5%,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针刀�
  • 简介: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有关医疗单位:“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决定于2009年7月24~26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本次会议内容以麻醉质量控制为核心,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就麻醉学科最新研究和临床进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麻醉学科 西部 论坛 学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 论文
  • 简介: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量,以控制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术及停吸异氟醚后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两组病人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高于60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低于40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是可行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反馈 麻醉 异氟醚 肥胖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后2、6、12和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和p38表达,设置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病理损害,使p44/42MAPK和p38表达增强和提前,前减弱SAPK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表达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

  • 标签: EGF 大鼠 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MAPK系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全麻病人苏醒期常伴有烦躁及血液动力学波动,其中麻醉方式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心率变异性(HRV)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监测镇静、镇痛和内脏神经功能并判断麻醉深度可用指标之一。本研究拟对三种不同麻醉方法苏醒期,观察心率变异性及血液动力变化,并加以比较,以期探索一种能减少苏醒期并发症较为满意麻醉方法.

  • 标签: 心率变异性变化 全麻病人 苏醒期 血液动力学 麻醉方法 麻醉方式
  • 简介:目的:观察CFA/I、SpaB基因在脓毒症大鼠结肠内容物表达,探讨CFA/I、SpaB基因表达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作用。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各32。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根据术后取标本时间各自分为1周、2周、3周、4周四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制定脓毒症和假手术组模型,在规定时间点内按要求取结肠内容物标本,实时荧光PGR法检测结肠内容物CFA/I、SpaBmRNA表达。结果:脓毒症组大鼠结肠内容物CFA/I基因表达同期高于假手术组,SpaB基因表达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结肠内容物CFA/I基因表达增加,SpaB基因表达减弱与膝毒症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CFA/I SpaB
  • 简介: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FPS)病人“扳机点”(TrPs)皮质电位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定位价值。方法:选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65例,先由同一医师用指诊法定位TrPs,并在TrPs、TrPs周围点(上、下、左、右3m1)及躯体对侧相应点(对侧点)测定每一点体表电位,然后在扳机点施行镇痛药注射疗法或小针刀治疗,待疼痛明显好转后再一次测定每一点皮质电位。结果:治疗前TrPs皮质电位明显高于周围点及对侧点(P<0.0l和P<0.05);治疗后扳机点皮质电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TrPs具有皮质电位增高特性;TrPs皮质电位变化可间接反映其应激性。皮质电位测定具有辅助定位TrPs价值,如果结合临床指诊测定,可做到正确定位TrPs。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 简介:核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一种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因子,DNA损伤等因素刺激后可被活化,增强多种基因转录,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子,受体,急性期蛋白等,尤其为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所必需,包括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IL-1,IL-6,IL-8等在炎症反应发生起重要作用炎症介质,而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又是多种疾病状态发生发展基础,且可导致失控炎症反应,造成宿主自身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广泛损害,进而引起SIRS(systemicinflamatoryresponsesyndrome)、ARDS(da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甚至死亡,因此NF-kB是多种信号转导汇聚点,本文对NF-B对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及其及炎症反应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对炎症反应控制提供治疗措施。

  • 标签: 核因子-KB 细胞因子 基因调控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简介:颈心综合征是由于颈椎旁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退行性病变直接压迫或间接刺激,反射性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临床表现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老年人,在治疗上多数采取牵引、理疗等方法。我院疼痛门诊选择15例颈心综合征病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今报告如下。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心综合征 罗哌卡因 颈脊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