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2年4月19日发表了一项关于老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血管重建策略疗效研究结果。该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对于需要急诊治疗多支冠脉病变老年患者,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患者,其生存期长于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NEnglJMed,2012,366:1467—1476)。

  • 标签: 多支冠脉病变 老年患者 血管重建 疗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科接受诊治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77例患儿痊愈出院,3例患者好转出院,治愈率达96.25%,且住院期间未发生皮肤和消化道感染并发症。结论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除了做好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患儿家长对饮食指导内容依从性更有助于提升病情痊愈率。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紫癜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平均(67.4±8.4)。将患者按照随机平等原则分为体外反搏(30例,采用体外反搏+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30例,只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胸痛发作次数。结果体外反搏临床疗效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对照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体外反搏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96.7%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治疗比较,体外反搏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体外反搏 心电图 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研究心血管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并发症产生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100例在心血管科实施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5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明显比对照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短,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所选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肾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尿蛋白排泄率变化.方法:56例糖尿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3,分别用替米沙坦(80mg/d)、依那普利(10mg/d)、氨氯地平(5mg/d)治疗,共16周.观察血压、尿蛋白含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6周后,3均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6.7%、70%、71.4%、间无显著差异.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含量(P<0.05).结论: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糖尿肾病并高血压疗效均佳,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还能降低尿蛋白含量.

  • 标签: 替米沙坦 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 药物治疗 糖尿病肾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汤剂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文献,采用RevMan5.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总计40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常规西医治疗联用炙甘草汤加味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对照(RR=1.38,95%CI:1.07~1.78、RR=1.29,95%CI:1.11~1.49),并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MD=4.46,95%CI:2.93~6.00);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2.45,95%CI:0.77~4.68);改善心脏NYHA分级(RR=1.54,95%CI:1.25~1.91);缩小心胸比(MD=4.30,95%CI:1.20~7.40);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MD=141.00,95%CI:136.13~145.87);改善左室质量指数(MD=23.43,95%CI:13.73~33.13);缓解心肌纤维化程度(MD=38.25,95%CI:18.02~58.49);对于血压、心率、心室重构及左室容积影响尚需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观察。观察不良反应,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RR=0.5,95%CI:0.10~2.53)。结论炙甘草汤加味能够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远期心脏功能结局趋势。

  • 标签: 炙甘草汤加味 复脉汤加味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 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研究表明正常人血清中VEGF含量是很少,但当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下可以促进VEGF表达,使得VEGF含量升高。其VEGF水平变化能判断心肌缺血程度[1]。目前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CHD)单支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变化报道较少。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先天性心脏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与对照,每组43例。对照给予波生坦治疗,观察在对照基础上加用他达拉非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5%vs.81.40%,P<0.05)。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有改善。观察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与对照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9.30%,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心脏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他达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 他达拉非 心功能
  • 简介:3D打印技术被制造业誉为第次工业革命,21世纪已经许多领域都展现了巨大价值和潜力,医学领域如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都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开展应用也为血管疾病诊治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综述介绍3D打印技术血管疾病诊治中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打印技术 疾病诊治 血管疾病 应用 医学领域 整形外科
  • 简介:英国兰开郡雷德福一家新添一女,以9个儿子和7个女儿组成英国最大家庭。妻子休产后不久说,希望尽快再生一个。

  • 标签: 大家庭 子女 女子 美国 英国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健康对照46名,轻度OSAS患者83名及中重度OSAS患者78名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睡眠结构对HRV影响.结果:OSAS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日间HRV无明显差异,夜间HRV明显降低(P<0.05~<0.01).中重度OSASHRV低于轻度OSAS(P<0.05~<0.01),其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Ⅲ~Ⅳ期和快速动眼睡眠(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率(7.36%和11.3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Ⅲ~Ⅳ期和REM期睡眠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HRV与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睡眠结构破坏显著相关(r=-0.344,-0.326).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心率变异性 HRV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心律失常发生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PC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年PCI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为5.7%,2005年后发生明显下降。严重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右冠开口或左主干病变、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结论右冠开口或左主干病变、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I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技能及改善临床仪器设备可使得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降低。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8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对照43例,口服300mg氯吡格雷;研究43例,口服600mg氯吡格雷;之后患者均按照75mg/d持续口服氯吡格雷.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研究溶栓再通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达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剂量为600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要优于300mg剂量氯吡格雷,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救治方法对急救疗效影响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划分,对照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方式,研究采用整体救治方法,对比急诊治疗效果、死亡率指标大小。结果研究急诊治疗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救治时间大小分别是(33.55±6.92)分钟、(30.28±8.74)以及(14.63±6.50)小时,和对照急诊治疗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救治时间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整体救治方法治疗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消除创伤带来不良影响,提升急救救治效果。

  • 标签: 整体救治方法 急救疗效 影响效果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单纯吞咽治疗常规治疗基础上仅接受单纯吞咽治疗治疗)和联合治疗单纯吞咽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视频荧光造影(VFG)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比较,治疗后VFG评分均显著升高,SWAL-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单纯吞咽治疗比较,联合治疗治疗后VFG评分[(5.46±2.04)分比(6.54±2.75)分]升高更显著,SWAL-QOL评分[(741.33±25.92)分比(632.54±26.77)分]降低更显著,P依次=0.032,0.001。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吞咽治疗(93.88%比75.51%),P=0.014。结论:与单纯使用吞咽治疗比较,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 生活质量
  • 简介:CIN发病机制不完全与对比剂应用相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强调:“CIN发病机制包括肾脏因素和对比剂因素,因此合理评估患者功能水平至关重要。”诱发CIN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使用对比剂剂量过大,而其他可能危险因素则包括心力衰竭、低血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肾毒性药物、高龄及贫血。正确地评估患者CIN发生风险,合理控制对比剂用量可降低CIN发生率。

  • 标签: CIN PCI 发病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治疗 循证
  • 简介:目的观察脑心通(NXT)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冠心病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A)与常规治疗加用NXT治疗治疗,B临床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B心绞痛显效60.0%,有效30.0%,无效10.0%,总有效率90.0%;A显效率43.33%,有效率33.33%,总有效率76.67%,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心电图恢复显效率30.0%,有效率30.0%,总有效率60.0%;A显效率20.0%,有效率23.33%,总有效率43.33%,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异常变化。结论NXT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心通 冠心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房间隔部位完成,如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封堵术。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 标签: 介入治疗 间隔部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焦点 卵圆孔未闭
  • 简介:1抗栓治疗策略变化1.1抗栓治疗地位变化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随病情进展,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缺血性卒中和全身血栓事件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人群5~6倍,其导致卒中占全部卒中15%左右[1],房颤主要治疗目标是减少住院、死亡与卒中.因此,房颤治疗大原则重点也随之发生着改变,由最初首先节律控制、其后心室率控制、最后抗栓治疗,发展到律、率控制齐头并进至今日抗栓治疗跃居第一位策略.

  • 标签: 抗栓治疗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博弈 心室率控制 病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椎脊柱结核侧前方或肾切口术后反复发作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收治胸椎脊柱结核侧前方或肾切口入路手术后复治患者31例,有后路内固定者12例,其中半年内复发、加重、结核中毒症状持续者13例,切口窦道形成,长期不愈12例,其中有内固定6例,经局部抗痨8周后,10例中有6例行内固定取出同时行瘘道入路侧前方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术。6例经3次手术5例治愈,1例瘘道形成,经多种治疗方法10年未愈,仍有瘘道形成。所有病例经2次或3次手术后依药敏试验结果均进行个体化化疗1-2年。结果30例患者经第次或第3次手术后均全部康复,1例经10年3次手术治疗仍未康复,瘘道形成,未愈合。17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随访10个月—10年,平均6年3个月,17例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患者15例缓解。31例中,手术前后变化为Frankel分级B级6例—B级1例,C级15例—C级1例,D级10例—D级0例。结论对于胸椎结核反复发作者,尤其有瘘道形成者,局部用药后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可取得良好结果。

  • 标签: 脊柱结核 复发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