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岩静脉引流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静脉引流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等;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静脉引流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较为少见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 标签: 动静脉瘘 岩上静脉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对于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抑酸剂保护胃粘膜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之间差异。方法入选172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治疗。奥美拉唑组82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使用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法莫替丁组90例,同样规范治疗基础,使用法莫替丁抑酸保护胃粘膜。比较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判二者使用上利弊。结果行PCI术后,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出现消化道出血事件分别为8.5%及17.8%(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4.6%及26.3%(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6±3.2)天及(15±4.4)天(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防止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优于法莫替丁,但再发心血管事件多于法莫替丁,二者病人在住院天数上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心血管事件
  • 简介:2003年,Lau等研究指出经细胞色素(CYP)3A4途径代谢他汀竞争性抑制氯吡格在体内激活并降低其抗血小板活性,紧随其后至今大量有关他汀氯吡格相互作用研究,但结论不一。但他汀氯吡格在治疗冠心病,特别是ACS患者中经常联用。最新指南指出对于无禁忌症STEMI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开始强化他汀药物治疗,需阿司匹林氯吡格双抗血小板。本文就不同代谢途径他汀药物对氯吡格抗血小板作用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氯吡格雷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 CYP3A4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对免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血管内膜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首个口服可逆性ADP受体拮抗剂AZD6140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所获得平均血小板抑制水平高于氯吡格。美国学者Cannon等DISPERSE-2研究主要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氯吡格AZD6140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期有效性。

  • 标签: 氯吡格雷 安全性 有效性 耐受性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口服
  • 简介: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病人降压疗效和对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伴IR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给予坎地沙坦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服药后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均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坎地沙坦和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IR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 标签: 坎地沙坦酯 二甲双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4例进行分析,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周、12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其中咳嗽4例,低血压反应2例,肾脏损害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结论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vonWillebrandfactorcleaving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活性水平,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结果①血浆vWF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25%、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期131%±25%,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84%±19%和对照组72%±13%(P<0.01);亦高于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恢复期为77%±9%,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76%±11%)(P<0.01);②急性期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3%±12%、急性心肌梗死组46%±12%,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7%±10%和对照组81%±17%(P<0.01);亦低于该组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分别为80%±7%和81%±7%,P<0.01);③恢复期各项指标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基因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冠心病组150例,联合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150例(无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LPArs3798220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等位基因在3组间分布。结果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C位点比例明显升高(P=0.01),联合组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型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相关,未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易感性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脂蛋白A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NT-proBNP)、内皮素(ET)水平心功能关系。方法入选5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心衰患者按照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3个亚组,分别测定患者NT-proBNP、ET水平,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及CHF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亚组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36.24±41.25)ng/ml、(1761.35±21.43)ng/ml、(2693.45±41.54)ng/ml、(3161.26±67.56)ng/ml,ET水平分别为(19.89±11.35)ng/L、(48.60〈21.25)ng/L、(61.56±31.68)ng/L、(161.67±46.56)ng/L。对照组患者及CHF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血浆NT-proBNP、ET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间ETLVE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其余各组间NT-proBNP、ET水平及LVEF、LVDD水平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69,P<0.05),LVDD呈正相关(r=0.606,P<0.05),LVEF呈负相关(r=-0.656,P<0.05)。ET水平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57,P<0.05),LVDD呈正相关(r=0.265,P<0.05),LVEF呈负相关(r=-0.274,P<0.05)。结论CHF患者NT-proBNPET水平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相应升高,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有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N端脑钠肽前体 内皮素
  • 简介:背景:除了日常血压和心率波动外,N末端B型钠尿肽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日常血压和心率波动计算为个体血压和心率变异标准差,并在本横断面研究中提出假说“个体血压和心率变异标准差和体内升高N末端B型钠尿肽相关”。方法:本研究从普通日本人群中纳入了664例没有心脏病史参与者(平均年龄61.9岁,女性为70.5%)。

  • 标签: B型钠尿肽 心率改变 N末端 血压 普通人群 相关性
  • 简介: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晚期死亡主要原因。根据我们以往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所做肾活检,三角肌和皮肤活检结果,至少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皮肤、肾脏和肌肉有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

  • 标签: 糖尿病性 TGF-Β1 NF-ΚB 大鼠心肌 主动脉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血尿酸相关性。方法选择13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并按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38例、Ⅲ级40例、Ⅳ级2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BNP及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入选患者血浆BNP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结果CHF组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19±206.00)ng/Lvs(41.25±15.34)ng/L,(405.24±90.16)μmol/Lvs(286.43±78.68)μmol/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F时,BNP心功能分级、血尿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76、0.33、0.22,P<0.05);LVEF呈负相关(r=-0.34,P<0.05);尿酸心功能分级、LVEDD呈正相关(r=0.41、0.23,P<0.05);LVEF呈负相关(r=-0.24,P<0.05)。结论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心功能分级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钠肽 尿酸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肿周围区脑组织表达.结果脑出血12h~7d血肿周围区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每个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A,曾称为光密度OD)值无显著变化.脑出血12h时,以FⅧ-RAg标记微血管密度和平均A值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d后微血管密度和A值逐渐增高.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VEGF高表达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脑出血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氯吡格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8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口服300mg氯吡格;研究组43例,口服600mg氯吡格;之后两组患者均按照75mg/d持续口服氯吡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酸激酶同工(CK-MB)峰值和达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剂量为600mg氯吡格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要优于300mg剂量氯吡格,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