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献血者进行核算检测技术的筛查分析,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本站无偿献血者的标本作为研究标本,共计55186份。酶免阴性及单试剂阴性的标本作核酸检测,采用RocheCobas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DNA、HCVRNA及HIVRNA联合NAT检测。符合送检要求的部分反应性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在所有血液样本中,拆分阳性标本例数为42份,阳性率则为0.076%。送检的36份标本,有25份确认HBVDNA阳性。所有标本HIVDNA、HCVRNA检测均为阴性。25份HBVDNA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显示,24份HBcAb阳性,7份HBeAb阳性,2份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阳性。结论通过ELISA联合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NAT法检测和ALT筛检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ELISA法、NAT法和ALT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异常者进行追溯性调查。结果在10062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360例ALT异常(淘汰率3.6%),其中有3例伴HBsAg和HBVDNA阳性,3例伴抗-HCV和HCVRNA阳性;检出10例HBVDNA阳性而ALT、HBsAg均正常者;未检出ALT异常伴HBVDNA或HCVRNA阳性,且ELISA法检测结果正常者。对354例单一ALT异常者的追溯性调查发现,其中35例反复献血,表现为连续或间断ALT异常。结论NAT法检测可以降低ELISA法的漏检风险,而ALT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的作用仍值得探讨。
简介:目的对两种筛查献血者粒细胞抗癌活性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方法进行‘‘抗癌人”筛查;采集静脉血5ml,肝素钠抗凝,681例的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由上海邃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72h内完成;811例的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由国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24h内完成。对189例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的献血者进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比对分析,对16例(首次基因检测为优秀、良好、中等、偏低各4例)献血者跟踪1月、3月后的基因检测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情况。结果抗肿瘤综合基因检测评分‘‘优秀”献血者占8.4%[(37+20)/681],‘‘良好”献血者占11.0%[(45+30)/681];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优秀”献血者占19.9%[(141+20)/811],与基因检测“优秀”和‘‘良好”之和19.4%相近,基因得分与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评分大致相符。结论基因检测结果稳定,同一个体不同检测时间受外界干扰因素小、结果恒定,可能与基因检测与遗传信息有关,缺点是不能真实反映献血者当前的抗癌活性,筛查成本较高;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结果不稳定,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抗癌活性变化较大,可能与献血者心情、身体状况、季节变化等有关,优点是筛查成本较低,易于临床应用和推广。基因检测方法筛查献血者,由于结果为‘‘优秀”的献血者较少,按ABO同型分布就更少,如仅选择评分‘‘优秀”献血者,很难满足临床供应。可以将检测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献血者按ABO血型同型建立献血者库,然后在采集前对献血者进行粒细胞体外杀伤试验,选择体外杀伤试验结果也为‘‘优秀”的献血者进行单采粒细胞采集。
简介:本研究观察12例健康供者在使用10μg/(kg·day)rhG-CSF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变化.应用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对白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发现,动员前1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25(4.7-7.8)×109/L,其中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07(1.63-3.1)×109/L,单核细胞中位数为0.163(0.078-0.414)×109/L;动员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7.47(24-72.57)×109/L,其中淋巴细胞中位数为3.22(1.46-5.31)×109/L,单核细胞中位数为1.2(0.706-3.627)×109/L.供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增加为动员前的6.26±2.14倍(P<0.01),其中淋巴细胞的增加为动员前的1.45±0.76倍(P<0.05),单核细胞数增加为动员前的7.48±4.41倍(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动员前CD3+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46.96%[(32.36-57.45)%],动员后为40.94%[(25.31-48.9)%];动员前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为1.27±0.46,动员后为1.36±0.51;动员前CD4+CD8+T淋巴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0.41%[(0.16-1.51)%],动员后为0.49%[(0.09-2.0)%];动员前CD16+CD56+NK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13.98%[(4.08-25.08)%],动员后为16.65%[(12.06-33.05)%];动员前CD3+CD16+CD56+NK-T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2.75%[(0.37-6.38)%],动员后为3.13%[(0.46-5.95)%];动员前CD20+B淋巴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9.28%[(5.97-16.33)%],动员后为9.94%[(7.36-20.41)%];动员前CD14+单核细胞占PBMNC比例的中位数为12.48%[(3.54-19.35)%],动员后为29.52%[(16.51-36.76)%].动员后CD14+单核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比动员前增加2.87±1.51倍(P<0.05);动员前后T淋巴细胞、NK细胞、NK-T细胞、B淋巴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以及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比均无显著变化(P>0.10).结论:rhG-CSF动员引起的单核细胞增加可能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相关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普洱市成人血清空腹血糖(GLU)、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614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中GLU、TG及TC的浓度,并分析GLU、TG及TC的浓度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体检者的GLU、TG、TC水平有所不同,男性GLU水平均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TG、TC水平高于男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水平的GLU、TG、TC检出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TC、TG的峰值出现在50~59岁,尔后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结论成人血清空腹血糖、血脂的浓度与年龄、性别两个因素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流产关爱服务在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术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单位计划生育门诊自愿选择人工流产的女性45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25例,观察组给予流产关爱服务,对照组仅介绍人流术中的风险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通过随访,分析比较不同服务方式对2组女性在避孕知识知晓、满意度、有效避孕及重复流产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避孕知晓程度较对照组高,其满意度也远高于对照组,经服务后2组的对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正确有效避孕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其重复人流率远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流产关爱服务在计划生育门诊医疗中,起到了提高女性避孕意识、降低重复流产等作用,应用效果显著,保障了女性人群的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德地区无偿献血者ELISA筛查HBsAg、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调查,评价献血者归队策略意义。方法2016-2018年常德市无偿献血中ELISA筛查HBsAg、抗-HCV呈单试剂反应性而屏蔽的献血者,通过电话告之6个月后来抽样检测的标本数分别为46人份、25人份,对其归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BsAg归队率为80.43%,召回献血率为54.05%;抗-HCV归队率为40%,召回献血率为60%。结论通过对ELISA筛查HBsAg、抗-HCV呈单试剂反应性而屏蔽的献血者进行归队检测,合格后进行召回,可避免对热心于无偿献血的固定献血者不必要的精神伤害和困扰,同时对献血招募及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有着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核心症状之一,也是自闭症康复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 文章主要利用维普、万方和 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 , 搜集了国内外 2012-2019年间发表的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的文献 , 以干预策略为基础进行总结和梳理 , 最后 , 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46例人员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3例。对参照组献血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献血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HADM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