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3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分析肿瘤科护士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护理人员的年龄、护龄及职称等关系密切(P<0.05);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中自主性与生活质量生理无相关性(P>0.05);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按照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1℃)入选的78例UAP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2.8℃)入选的82例UAP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的UAP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6.2±2.1%比48.5±5.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环境温度对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UA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登革热综合防控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登革热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30)。甲组实行综合防控,乙组实行常规防控。分析两组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对各组的满意度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甲组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的认知度评分为(90.22±3.67)分、对疾病防控效果的满意度为96.67%,比乙组的(82.46±3.71)分、80.0%高,P<0.05。结论合理运用以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显著提高登革热的临床预防及控制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5年-2016年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并与2014-2015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此次监测发现,与2014-2015年度相比,本次大部分监测项目评分呈上升趋势,如黑板后墙反射系数、黑板与前排课桌间距、环境噪声及控制式灯具的达标率分别从去年的53.68%,46.21%,26.82%和50.52%,上升到当前的62.63%,60.81%,40.22%,69.31%。学生身高与课桌椅配套项合格率低依然是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2014-2015年及2015年-2016年分别为19.61%和20.02%。其他监测项目与往年比保持相对稳定,具有较高合格率。结论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进行连续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监测体系运行,对于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还应对其所存在部分长期性薄弱环节进行进一步整改,以期获得更加完善的、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科环境管理与工作人员安全的相关性,提出对策,为消毒供应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借鉴。方法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严格控制污染扩散,保护院内环境,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高环境质量。结果加强安全教育、改进工作方法,把以往的分散管理器械包变为集中管理器械包,防止或减少了污染,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污染扩散得以控制,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消毒供应科的工作环境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供应科工作人员最大的安全隐患。加强集中式管理,保护供应室环境,防止污染扩散,是防止或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更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迫切需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阴道炎病例行药物冲洗疗法、臭氧液疗法对其阴道系统中的微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方法抽选136例患有阴道炎而于2014年12月至2017年04月进入本院妇科的患者,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组甲组66例施予药物冲洗疗法,乙组70例施予臭氧液疗法,给予甲、乙组病例疗效、阴道系统微生态环境状况等比较。结果甲组66例有效率83.33%,乙组70例98.57%,(P<0.05);甲组病例中有38例(57.58%)阴道部位乳酸杆菌指标恢复健康标准,47例清洁度处于健康状况,而乙组中有57例和63例,(P<0.05)。结论妇科对阴道炎病例进行治疗时,施予臭氧液疗法可行性强,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海高原低氧环境下藏、汉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70例为观察组,其中藏族35例,汉族35例,同时选取健康孕妇70例为对照组,其中藏族35例,汉族35例,检测各组藏族、汉族孕妇VEGF和HIF-1α表达情况。结果藏族和汉族ICP患者胎盘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57%和85.71%,而对照组藏族和汉族胎盘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14%和94.29%,ICP患者胎盘组织VEGF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藏族胎盘组织VEGF表达强度低于汉族(P>0.05),而对照组内藏族和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和汉族ICP患者胎盘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43%和77.14%,而对照组藏族和汉族分别为60.00%和57.14%,观察组胎盘组织HIF-1α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藏族胎盘组织HIF-1α表达强度高于汉族(P>0.05),而对照组内藏族和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ICP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例数明显多于汉族ICP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汉族ICP患者相比,藏族ICP患者胎盘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藏族ICP患者的早产、羊水污染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ICP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与负性情绪在通过作业疗法结合家庭环境的改造后的效果与分析。方法选取150名脑卒中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含患者75名,仅对该组患者进行脑卒中治疗干预;观察组含患者75名,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家庭环境进行改造,并且开展作业疗法,为期三个月。对实施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初回家庭环境的两组脑卒中患者,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良巴塞尔指数与弗朗蔡活动指数差异均相对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回到家庭环境后的三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良巴塞尔指数差异逐渐增大,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与负性情绪在通过作业疗法结合家庭环境的改造进行治疗之后均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