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的时间起止为2017年3月~2018年12月,相关患者共计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放疗组、联合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而放疗组的患者,则实施调强放疗,联合组的患者则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缓解率较高,相对于放疗组,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组的患者发生率也低于放疗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较为理想,可以提升患者的缓解率,同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切实保证患者的健康,延长生存时间,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如何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正确率,成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院从档案的收集、数字转化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档案的信息的正确率,使数字档案管理规范、服务快捷、工作高效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内容具体以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期间实施PDCA的规范率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方法:根据调研要求进行了病例的筛选,都为住院患儿,因为病情需要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操作,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有90例, 电脑软件随机分组,45例患儿为对照组,主要为常规临床管理,还有剩余一样病例患儿是观察组,具体开展 PDCA 管理,在管理期间对治疗操作规范率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治疗操作规范率明显更为突出;此次每个小组都有部分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相比而言观察组例数较少(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期间,PDCA 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操作规范率,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脊柱血管瘤(VH)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脊柱MRI检查的全部2424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常规进行标准冠状面、矢状面T1WI和T2WI序列扫描,统计分析脊柱血管瘤的发生率。结果2400例(24例因运动伪影排除)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32(43%)名,女性患者1368(57%)名,年龄15~76(中位年龄43)岁。有624例(26%)患者发现有VH,其中女性患者为443例(18.45%),男性患者为(7.55%)。VH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VH患者中70岁以上者占46.95%(293例);单发病例中,腰椎为最常见的脊柱节段(193例,30.93%),胸椎为149例(23.88%),颈椎为31例(4.97%),其余251例为多发病例(40.22%);多发病例中,累及椎体数为2~8个。结论脊柱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病变,VH的发生率在女性群体中较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好发部位顺序依次为腰椎、胸椎、颈椎。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现状、特点,抗菌药物使用和院感漏报情况,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更好地预防院内感染,防止暴发流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病区感控医生利用1天的时间,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当日的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结论通过2011年9月29日对所有住院病人50人展开调查,调查率100%,无一例病人发生医院感染,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40%。虽然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感染病人病原学送检率为50%,需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及重要病原菌检出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配合,统一培训调查人员,采取床旁询问、病史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骨科,高发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手术切口、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分离病原菌分别为13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MRSA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5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4.41%。以治疗为目的抗菌药物的细菌培养率为58.13%、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感染标本送检率为17.94%。结论应加强对医院感染多发科室、多发部位、易感因素、标本送检等监测,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