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中医证候调查,研究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设计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收集的306例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计算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对306例患者51项症状,31项舌、脉进行频率统计,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有27项,舌、脉有20项。因子分析法得出11个证候要素,对306例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阳(气)虚证占14.71%,肾阳(气)虚兼血瘀证占14.38%,肾阳(气)虚兼肝郁证占11.44%,肾阴虚兼肝郁证占11.11%,肝郁血瘀证占10.78%,脾肾阳虚证占10.78%,血瘀证占10.13%,肾阴虚证占9.81%,脾虚痰湿证占6.86%。复合证型以肾虚证、血瘀证最多,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依次为:肾虚相关证型、血瘀相关证型、肝郁相关证型、脾虚痰湿相关证型。肾虚证中,肾阳(气)虚相关证型多于肾阴虚相关证型。结论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本虚为主,本虚指肾阳(气)虚,兼有标实,标实包括血瘀、肝郁、痰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类。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的患者中选出120例,根据我国中医证候诊疗标准和观察标准对患者的证候特征进行研究和分类。结果120例患者共具有5类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其中湿热中阻证患者共74例、脾虚气滞证患者共22例、瘀血内阻证患者共14例、湿困脾胃证患者共8例、肝肾阴虚证患者共2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精神疲惫、腹胀便溏、双眼发黄、口干发苦、失眠多梦、舌苔黄腻或层厚、脉象呈弦或滑。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主要是由于湿热之毒入体所引起的,发病位置在脾胃,久病而血瘀,伤及肝脏,引发体内阴阳失调,需对症下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对中医证候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B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观察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中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为40.42%,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为27.92%,肝郁脾虚证占17.5%,肝郁肾虚证占9.17%,气阴两虚证占5%,各个证候组间甲状腺最大结节直径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候组间年龄差异显著,肝郁肾虚组年龄最大,肝郁气滞组则年龄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候组间病程差异显著,肝郁肾虚组病程最长,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组则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TSH水平气阴两虚证组较其他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证候常见的有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肝郁脾虚,重要病机是痰凝、气滞、血淤。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转归,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IPFI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详细采集的104例IPFI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判断其确诊时的中医证候,并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PFI多发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2)中医症状表现为咳嗽,痰色白,痰液黏稠或呈拉丝状,咯痰不易,喘息,胸闷,咽干,口渴,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纳呆,寐差,便秘,小便短赤等。舌象以舌红,舌苔黄腻、少苔或无苔为主。脉象以弦、滑、细、数为主。(3)IPFI的证候分布以痰热壅肺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分布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4)IPFI的转归与证候分布具有相关性,热陷心包证的预后最差。结论IPFI具有其独特的证候学特征,其转归与确诊时的中医证型相关;在病原学证据尚不足阶段通过详辨其证候特征,综合施治IPFI,有望提高疗效。
简介:目的明确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证候、证素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联合应用有监督及无监督统计学方法,对恶性转化过程中非萎缩性胃炎(CNAG)、萎缩性胃炎(CAG)见腺体减少、CAG见肠上皮化生、CAG见上皮内瘤变、原发性胃癌5个阶段的证候、证素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整体存在"虚实夹杂、由实至虚"的证候演变规律,而在CAG阶段,呈现从虚实夹杂实证偏多,到虚实夹杂虚证偏多,再到虚实夹杂实证偏多的证候演变趋势;结合证候要素的变化,气滞、热、湿、阴虚、气虚、阳虚、血虚、血瘀、痰均贯穿从CNAG到原发性胃癌发展始终,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现气滞、热(实)→气滞、气虚→阳虚、气虚→气滞、热(虚)→血瘀、气虚的变化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虚实转化的证候、证素演变过程,其关键病理阶段为肠上皮化生,在临床进行有效的干预,实现既病防变,是阻断、逆转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的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