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简略报告了香港推行《表现指标》的实践探索研究及其成效。该研究历时三年半,共分两个阶段进行,前后共有15位专家、1200多位幼教工作者、上万名幼儿参与。第一阶段研究探索各种推行《表现指标》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模式﹐出版了《学前教育机构表现指标“学与教范畴”应用指引》(简称《资源套》),供教师参考使用。第二阶段则在64个学前教育机构中尝试使用《资源套》并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完善﹐以进一步验证有关经验和模式﹐补充﹑完善《资源套》。该研究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最终大面积推广《表现指标》扫清了主要障碍,做好了理论准备。本文分析了这一经验对内地推行新《纲要》的启示。
简介:运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亚运会7场84人次的手球比赛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将比赛中技术变量视为应用环境、类别及效果的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手球比赛表现指标评价体系与比赛表现结构模型,以揭示手球比赛表现指标构成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手球比赛表现评价体系由对方获得球权、接控球、传球、运球、射门、个人防守、配合防守等7项一级指标,抢断球、任意球、接控球、控制性传球、组织性传球、助攻性传球、运球、技术失误、技术成功没得分、得分、延缓进攻、限制传运、封堵、协防等14项二级指标构成;将比赛技术与应用的环境以及效果联结在一起,将技术表现视为一个动态程序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价更具客观性;获得球对处理球、处理球对进攻完成、处理球对防守有较高的影响关系.获得球对进攻、防守对进攻完成影响较小.获得球对进攻完成没有直接影响;处理球各项指标中助攻性传球、运球对处理球有较大的影响.进攻完成各指标中得分有重要的影响,防守指标中协防有重要的影响.
简介:摘要NRS2002工具创始人Kondrup和Rasmussen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营养风险-不足-支持-结局-成本/效果多中心分享数据库协作组第42次、44次工作坊的报告中分别对NRS 2002工具的应用内涵和NRS 2002工具形成的循证基础及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的方法学做了阐述,也对NRS 2002中营养受损部分达到3分可以用来评定营养不良做了说明。该营养不良评定方法虽简便易行,但不够全面,无法用于营养不良诊断。为解决营养不良诊断的一致性问题,2018年9月,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与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网站在线发表了由全球四大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共同完成的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标准。随着我国依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医保费用的推行,应该在住院病案首页填写有中国版ICD-10(2016)代码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疾病名称。基于此,本文结合Kondrup和Rasmussen在北京和郑州的报告内容对《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2019》中的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营养不良诊断(GLIM)名词进行第一阶段解读。
简介:摘要NRS2002工具创始人Kondrup和Rasmussen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营养风险-不足-支持-结局-成本/效果多中心分享数据库协作组第42次、44次工作坊的报告中分别对NRS 2002工具的应用内涵和NRS 2002工具形成的循证基础及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的方法学做了阐述,也对NRS 2002中营养受损部分达到3分可以用来评定营养不良做了说明。该营养不良评定方法虽简便易行,但不够全面,无法用于营养不良诊断。为解决营养不良诊断的一致性问题,2018年9月,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与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网站在线发表了由全球四大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共同完成的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标准。随着我国依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医保费用的推行,应该在住院病案首页填写有中国版ICD-10(2016)代码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疾病名称。基于此,本文结合Kondrup和Rasmussen在北京和郑州的报告内容对《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2019》中的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营养不良诊断(GLIM)名词进行第一阶段解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Ⅱ期结节病中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水平与正常SACE水平患者间临床、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参数的差异。方法对2008-2018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就诊的274例Ⅱ期结节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节病中SACE升高组和正常组间的临床、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的差异,分析SACE与免疫炎症指标、影像表现及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在SACE升高组和SACE正常组中均合并有较高比例的高血压,分别为18.00%、1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免疫炎症指标上,SACE升高组中单核细胞比例、血小板/淋巴细胞数、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4.58、-3.23、-5.60、-3.07,P值均<0.05),且SACE水平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核细胞比例、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淋巴细胞数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0.32、0.22、0.13,P值均<0.05)。对2组间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ACE升高组中小叶间隔增厚的发生率和肺部损伤区域数显著高于SACE正常组(χ2=7.90,t=3.02,P值均<0.05)。肺功能参数上SACE升高组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SACE正常组(t值分别为2.00、2.05,P值均<0.05)。结论Ⅱ期结节病患者中,SACE升高组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核细胞比例、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率、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指标高于SACE正常组,且SACE水平与这些炎症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在CT上小叶间隔增厚、肺部损伤区域数与SACE相关,SACE较高的患者更倾向于表现较多的肺部损伤和较低的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99Tc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15.95,均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Z=-2.28、-3.65,t=-5.96,均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1~13.07,均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3、5.13,H=13.47,均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41,H=6.28,均P>0.05)。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99Tc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血管纹理、糜烂和溃疡程度分别分为进展[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高于治疗前]组和未进展(治疗后UCEIS评分不高于治疗前)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2例)和未进展组(56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均高于未进展组[(375.58±154.30)×109/L比(288.22±103.76)×109/L、(9.29±1.13) fL比(8.52±1.29) 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2.08,P=0.019、0.049)。按治疗前后内镜下血管纹理改变分为进展组(9例)和未进展组(59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体积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9.58±1.18) fL比(8.54±1.26) fL、(41.49±5.08) g/L比(36.63±6.14) g/L],基线CRP低于未进展组[2.26 mg/L(0.95 mg/L)比8.64 mg/L(26.0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2, z=-2.27;P=0.022、0.047、0.045)。按治疗前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6例)和未进展组(52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CRP和ESR均低于未进展组[2.21 mg/L(5.26 mg/L)比10.63 mg/L(29.97 mg/L)、14.50 mm/1 h(15.25 mm/1 h)比17.00 mm/1 h(11.00 mm/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2.42,P=0.001、0.020)。基线血小板计数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出血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36×109/L(灵敏度=0.636,特异度=0.852,曲线下面积=0.698);基线CRP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44 mg/L(灵敏度=0.750,特异度=0.727,曲线下面积=0.727)。结论UC患者基线血小板体积、血清白蛋白和ESR对UC患者治疗后内镜下黏膜变化有提示意义,基线血小板计数和CRP可预测UC患者的疗效。
简介:指标是中国政府过程的一个高频词。围绕国家治理领域的重要事项生成若干指标,通过分解、下放指标,对指标运行进行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党政干部政治升迁挂钩以保障治理任务的实现,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从发展历程看,指标治理经历了从政治指标到经济指标,再到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变迁。从运行效果看,指标治理虽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其运行过程容易产生数据的弄虚作假、指标的选择性执行、政府行为的逆向激励等问题。改进指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中央和地方之间关于事务和管理权划分的结构性改革,发挥民众和社会力量对政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建立成熟长效的现代国家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