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中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 852例传统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在知情同意条件下自愿接受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回报高风险患者自主选取接受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统计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结果,并追踪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入组孕妇均获得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13例,阳性率为0.70%(13/1 852),其中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3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5例;13例高风险孕妇中,12例接受了羊水穿刺-核型分析,11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0.59%(11/1 852),确诊18三体综合征3例,21三体综合征5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诊断18三体综合征符合率为3/3,诊断21三体综合征符合率为5/5,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符合率为3/5;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低风险获访孕妇中,均无21三体综合征。结论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应用于产前筛查中,与羊水穿刺-核型分析具有较高符合率,可作为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一种无创性二线筛查手段,对产前有创性诊断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中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 852例传统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在知情同意条件下自愿接受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回报高风险患者自主选取接受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统计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结果,并追踪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入组孕妇均获得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13例,阳性率为0.70%(13/1 852),其中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3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5例;13例高风险孕妇中,12例接受了羊水穿刺-核型分析,11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0.59%(11/1 852),确诊18三体综合征3例,21三体综合征5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诊断18三体综合征符合率为3/3,诊断21三体综合征符合率为5/5,诊断性染色体异常符合率为3/5;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低风险获访孕妇中,均无21三体综合征。结论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应用于产前筛查中,与羊水穿刺-核型分析具有较高符合率,可作为唐氏筛查临界风险孕妇一种无创性二线筛查手段,对产前有创性诊断具有较高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6月前往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中抽选出血清学产前筛查提示为高风险、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及高龄孕妇193例,行产前羊水穿刺核型诊断,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再从2019年7月-2021年1月前往我院进行产检孕妇中抽选出血清学产前筛查提示为高风险、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及高龄孕妇177例,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于阳性者抽取其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结果:实验组177例孕妇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比较,与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相比,无创产前基因检测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是100%,18-三体综合征检出率也是100%。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44%,假阳性率为0.06%,假阴性率为0;参照组染色体患儿检出率为78.24%,产前诊断参加率为83.89%,实验组染色体患儿检出率为90.40%,产前诊断参加率为98.31%(p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居各恶性肿瘤首位,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CT筛查被认为可以降低肺癌病死率并发现更多早期患者。但是CT的假阳性率高,需要长期随访或有创检查才可确诊。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其微创、稳定性好等特点,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热点。肺癌相关抗原被免疫系统捕获后可产生自身抗体,且在肿瘤早期即可大量出现,并稳定存在。因此,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可有效的对肺癌进行早筛、早诊。在此,我们对肿瘤自身抗体的产生、检测方法及其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中的诊断与筛查应用进行系统性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6年至2020年天津市东丽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及确证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近几年HIV感染特征及HIV抗体阳性条带分布特点,为今后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地检测的HIV抗体初筛有反应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复检,同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确证试验。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56份初筛有反应样本复检阳性率为94.92%(243/256),确证试验阳性率为88.67%(227/256),不确定为6.64%(17/256),阴性为4.69%(12/256)。确证阳性样本中男女比为16.07∶1,年龄分布集中在17~39岁。确证阳性样本中,gp160、gp120和p24阳性率均为100.00%;不确定样本条带主要为gp160和p24,分别占82.35%和52.94%。结论本地区HIV抗体阳性样本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确证试验中HIV抗体条带呈规律性分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PCR联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核酸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荧光PCR检测和筛查,研究组患者进行荧光PCR检测。基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核酸测量值的组合,用于筛查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结果研究组检出高危HPV感染率高达75.6%,且研究组检出高危HP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两种模式的人群特点、筛查阳性率、乳腺癌检出率、早期乳腺癌比例及筛查费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分别入组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表,并进行每年1次乳腺体检及乳腺超声检查,共完成3轮筛查,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特点及筛查结果。结果共入组受试者20 080人。群体筛查组完成3轮筛查的人数分别为9 434人(100%)、8 111人(85.98%)和3 940人(41.76%);机会性筛查组分别为10 646人(100%)、6 209人(58.32%)和2 988人(28.07%)。机会性筛查组中产后哺乳时间<3个月(1 275/9 796比1 061/8 860,χ²=4.597,P=0.032)、未生育(850/10 646比574/9 434,χ²=27.400,P<0.01)、有流产史(6 384/10 646比5 062/9 434,χ²=81.232,P<0.01)、绝经后(2 776/10 646比2 217/9 434,χ²=17.757,P<0.01)、口服避孕药>6个月(171/10 646比77/9 434,χ²=25.593,P<0.01)及一级亲属乳腺癌阳性家族史(464/10 646比236/9 434,χ²=51.257,P<0.01)比例高于群体筛查组。机会性筛查组筛查阳性率(514/10 646比128/9 434,χ²=194.736,P<0.01)、乳腺癌检出率(158/10 646比13/9 434,χ²=107.374,P<0.01)和活检阳性率(158/452比13/87,χ²=13.491,P<0.01)高于群体筛查组。群体筛查组早期乳腺癌(0期和Ⅰ期)比例高于机会性筛查组(10/12比66/141,χ²=5.902,P=0.015)。群体筛查组发现每1例乳腺癌的平均费用为215 038元,是机会性筛查组15 799元的13.6倍。机会性筛查组基层医院的活检阳性率低于大型医院(79/267比79/185,χ²=8.267,P=0.004),而群体筛查组两者无明显差异(6/37比7/50,χ²=0.082,P=0.774)。结论乳腺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具有受试者乳腺癌高危因素比例高、筛查阳性率高、乳腺癌检出率高、活检阳性率高、筛查费用低的特点。但是,机会性筛查的早期乳腺癌比例低于群体筛查,基层医院开展机会性筛查时活检阳性率较低。两种筛查模式各有优势,需要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技术对胎儿性染色体变异的筛查效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接受NIPS筛查的孕妇20 802例,提示性染色体变异165例,收集其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20 802名孕妇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165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129例,检测出性染色体变异45例,阳性预测值为34.88%(45/129),包括16例47,XYY、10例47,XXY、6例45X/46,XX、5例47,XXX、3例45,X,以及45,X/46,X,i(X)(q10)、45,X/46,X,del(X)(q22)、46,X,del(X)(q22)、46,X,del(X)(p11)和Xp22.31缺失1.2 Mb各1例。结论NIPS对性染色体变异的筛查效能有限,介入性产前诊断中核型分析结合其他诊断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