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温输血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输血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输血方式,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加温输血,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对照组中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寒战,2例出现荨麻疹,未见溶血,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33%(4例),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6%(288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0%(240例),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输血下输血反应较少,保证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通畅性,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加温仪串联管路在加压输血过程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因大量失血需要在手术室进行加压输血的患者,共纳入70例。随机抽签1:1分成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管路进行输血,研究组使用串联管路进行输血,观察其输血管路出口的温度差、输血所需时间、血液成分的变化以及患者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器管路各阶段出口温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注时间较少,P<0.05。结论:输血加温仪串联管路在加压输血过程中,不影响血液成分变化,同时缩短患者加压输血时间,提高患者的核心体温,对预防低体温有着很大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50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于常温环境下放置2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置于输液加温器中,将库存血液加温至37℃,然后进行输血。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变化情况,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次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加温血液输血对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加温输液输血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早期抗休克治疗中是否加温输液输血分为2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加温输液输血,对照组未性此操作,对比两组寒战、死亡率,另比较两组ICU驻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ICU驻留时间、PT、APTT相比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10.00%)、死亡率(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6.67%,P<0.05)。结论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开展早期加温输液输血,能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组织灌注与供氧,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输血加温仪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7月15日期间在我院及外院出生及外院出现胆红素脑病征象并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换血操作,观察组40例,静脉输入通道中输入的血液为经过输血加温仪加热至37℃的血液,对照组40例,将血液取回后静置30min后再由静脉输入通道对新生儿进行输血。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肛温、生命体征以及其他指标的情况,看有无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儿出现了打寒颤和体温下降现象,但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有17例患儿出现了打寒颤和体温下降现象,其中有13例患儿心率和呼吸减缓,血压下降,并有4例患儿出现休克现象。结论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应用输血加温仪对血液进行加温,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患儿低温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2022.12-2023.11期间本科室收治的手术病例,随机选取96例进行抽样分组对照实验。参照组行手术室护理,探究组则联合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进行护理。结果:对比两组病患手术前后体温情况,可发现探究组病患手术开始30分钟体温(36.25±0.54)℃以及术后体温(36.64±0.58)℃相较于参照组(35.93±0.42)℃、(36.36±0.42)℃均更高;对比两组病患手术前后的各项应激指标,可发现术后探究组病患的C反应蛋白(95.46±15.33)ng/L、肾上腺激素(117.20±19.24)pmol/L、去甲肾上腺素(159.56±25.24)pmol/L低于参照组病患(102.23±17.32)ng/L、(130.23±20.04)pmol/L、(170.65±26.23)pmol/L;对比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并发症发生率(2.08%)低于参照组(10.42%)。结论:采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更好,且能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对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手术室护理)和观察组(40例,使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使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使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临床应用中能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风挡加温系统可以保证在结冰或者结雾的天气下,使前风挡、通风窗和侧风挡都保持一个良好的透明度。本文针对风挡加温系统工作时,CAS告警“左前风挡加温失效”的故障,通过分析风挡加温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建立了以玻璃加热元件故障、加热线路故障、玻璃温度传感器故障、温度传感器反馈线路故障、CAN总线通讯故障、机上供电不稳定、风挡旋钮开关输入故障、风挡加温控制器故障和机电核心处理机虚警为底事件的故障树。通过对各个底事件的排查,故障定位为风挡加温控制器故障。本文排查方法可为类似故障排除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气加温毯加温治疗在麻醉恢复室患者复苏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恢复室。观察组患者于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全身覆盖充气加温毯通过温毯机给予加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棉被覆盖不接受加温治疗。于进入恢复室(T1)及离开恢复室(T2)时间点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恢复室复苏时间及患者的热舒适度评分。结果T1时间点两组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引流量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两组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引流量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恢复室复苏时间及患者的热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充气加温毯加温治疗可提供围术期良好的体温保护,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有利于维持麻醉恢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恢复室复苏时间,提高患者热舒适程度,真正体现舒适化医疗和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液体加温联合加温毯保温护理对术后肿瘤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棉被覆盖+常温输注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液体加温联合加温毯保温。观察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与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