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选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8个杂交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按NCII设计配制2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61个,通过在湛江的2年种植试验,结合62对与产量性状QTL连锁SSR标记,对18个亲本的产量配合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标记位点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育系珍汕97A、万金A和恢复系直龙、广恢3550的一般配合力相对较高;2套组合共检测出36个与亲本产量配合力显著相关的标记位点,其中RM1、RM216、RM231和RM542为2套材料所共有;检测出的杂合标记位点中,23个为增效标记位点,13个为减效标记位点,其中杂合标记位点RM231、RM209可使F1的单株粒重增加13.50%和16.43%。该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杂交育种的亲本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杂交稻 配合力 产量 SSR标记 标记位点
  • 简介: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或野生/粳稻(44.16%)〉杂草或野生/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出现的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 标签: 有害生物 杂草稻 野生稻 籼稻 粳稻
  • 简介: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为母本,中国沙棘为父本,于1995年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5个优良单株。入选的优良杂种单株大部分的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但低于父本中国沙棘。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0~6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0.10~63.17g,其中8个单株出现超亲现象,其余均明显小于母本,但较中国沙棘提高0~206.7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优良杂种单株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分别明显高于母本引进品种、父本中国沙棘,生态经济价值十分优良。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生态经济型
  • 简介:通过对湖南农户自留种原地保存(简称农户保存)与异地低温保存在湖南种质库(简称种质库保存)的92份同近名水稻材料(7组,同近名材料6组)间的表现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鉴定同近名品种间遗传距离,为之后有效保存、针对性供种、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同近名材料间,及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的同近名材料间在表现型性状上都有极显著差异。通过SSR标记基因型比较农户保存与种质库保存湖南同近名材料,发现除E组外,其他组都是农户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小于种质库保存的等位基因变异数,说明农户保存的材料在年复一年的种植、收种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留种,进行了加代纯化。除C、E组外。在同近名组内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显示,农户保存的材料间〉种质库保存的材料间〉农户保存材料与种质库保存材料。表明农户自留种保存的同近名水稻资源值得收集评价。

  • 标签: 水稻 同名地方稻 SSR标记 表现型性状 遗传相似性
  • 简介:【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水象甲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尤,均温16.1尤),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的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的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cm有杂草覆盖的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的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的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 标签: 稻水象甲 种群动态 越冬 云南省
  • 简介:MAUI12-BayHybridizationSystem微阵列杂交系统可用来适应高通量微阵列实验室的需求。这个系统可以在它独有的MAUIMixer杂交格仓中同时加工12个微阵列芯片,使用超低的样本量10-46微升就可以增加灵敏度达到3-10倍,通过在恒定的培养温度下与超微的杂交试剂的有效混合。

  • 标签: 微阵列芯片 杂交系统 System MIXER 同时加工 培养温度
  • 简介:【目的】水象甲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性对象之一。该虫自2010年传入新疆后,其发生面积和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已对新疆水稻尤其是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水象甲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及防治阈值的确定对其准确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尚未见新疆荒漠绿洲区的相关报道。【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水稻有效穗数、单穗粒数、结实粒及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水象甲在新疆的产量允许损失率及防治阈值。【结果】田间水象甲成虫数量与水稻有效穗、单穗粒数、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与千粒重关系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虫口密度、每公顷穗数、单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显著,它们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此外,新疆荒漠绿洲水象甲的产量允许损失率为1.1756%,其防治阈值为5.82头·m^-2。【结论】新疆荒漠绿洲区允许的水象甲越冬代虫口密度最大临界值为5.82头·m^-2,高于此值应及时进行防治。

  • 标签: 新疆荒漠绿洲 稻水象甲 产量损失 防治阈值
  • 简介:论述了野生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
  • 简介:利用88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我国东北三省的35份杂草和36份栽培遗传基础及籼粳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地鉴别属资源的籼粳属性,共检测到15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a)为1.773。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杂草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当地栽培,其中杂草的等位基因数(Na)、杂合度(He)、基因多样性(Hsk)以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659、0.006、0.076和0.085,而东北栽培分别为1.557、0.004、0.060和0.067。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杂草与栽培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籼粳分化。进一步对籼粳血缘进行相对量化分析发现,杂草的籼型基因型频率(F_i=0.050)略高于当地栽培(F_i=0.043)。东北三省籼型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为:辽宁杂草(0.062)〉辽宁栽培(0.058)〉吉林栽培(0.048)〉黑龙江杂草(0.041)〉吉林杂草(0.024)〉黑龙江栽培(0.020)。

  • 标签: 杂草稻 栽培稻 分子标记 籼粳分化 籼型基因型频率
  • 简介:应用荧光核染色技术、酯酶同工酶鉴定技术,对黑木耳亲本双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和单一单杂交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荧光核染色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鉴定获得菌株的核相,酯酶同工酶技术可准确地区分单核菌株及杂交新菌株的不同核型,研究得到1个酶带差异显著的新菌株。

  • 标签: 黑木耳 原生质体单核 杂交菌株 荧光核染色 酯酶同工酶 菌株鉴定
  • 简介: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64个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已发现的283个野生自然居群按居群取样原则采集4173份代表性样本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显示,64个标记位点共检测出1180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为18.4375,Shannon指数为1.7367,Nei's多样性指数0.7182,表明广西普通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同时,基于广西普通野生群体结构,构建了包含351份种质的广西普通野生核心种质,占原样本数的8.41%。广西普通野生核心种质,代表广西普通野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为野生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从而为水稻育种提供应用信息。

  • 标签: 广西普通野生稻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 简介:2003年和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海口主持召开了两届全国野生大会,成立了全国野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协作网。近年来,全国野生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全国野生协作网平台,开展了广泛的协作与交流,在野生的收集、保存、原生境保护、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标签: 野生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可持续利用 原生境保护 科学研究所 科技工作者
  • 简介: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在菌丝体阶段极易感染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der)等多种杂菌。本研究以木耳176个杂交子为供试菌株,采用木耳与绿色木霉菌丝体对峙培养,发酵液相互抑制菌丝体生长,以及调查木耳菌袋田间污染率,比较了杂交子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初步建立了木耳抗霉菌污染能力的技术体系。

  • 标签: 木耳 杂交菌株 绿色木霉菌 筛选
  • 简介:避开化疗诱导多药耐药性的常规方法,建立烷基磷脂类化合物(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ePC)诱导人上皮性肿瘤细胞系产生交叉耐药。旨在以新的角度认识肿瘤多药耐药性,揭示新的调控机制。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对文库进行克隆分析,在获得的可分析的78个克隆中,27%没有同源基因片段或同源性很低,暂定为“新基因”;14%具有染色体明确定位,认为是化疗敏感肿瘤KB细胞所特有的cDNA片段;19%在人类EST库文库MGC和CGAP中出现,可能是肿瘤细胞特有基因;发现与耐药相关的巳知功能基因高达40%。

  • 标签: 抑制消减杂交法 筛选 肿瘤耐药相关基因 多药耐药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以14份海南黎族聚居区的山栏为研究材料、以原产于中国的69份亚洲栽培和110份普通野生为对照组,分别对核中SSⅡ基因、ITS基因和Ehd1基因、叶绿体中ndhC-trnV基因以及线粒体中cox3基因等5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多样性和单倍型,并揭示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的起源地和驯化过程。结果表明,黎族聚居区山栏的基因多样性低于亚洲栽培,而亚洲栽培的基因多样性低于普通野生;85%左右的山栏为偏粳型;山栏与广东和湖南的普通野生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海南的普通野生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黎族的山栏可能起源于广东和湖南的普通野生

  • 标签: 黎族 山栏稻 SNP 基因多样性 起源 演化
  • 简介: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对陕西省17个有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49-0.89之间,平均值为0.73。SSR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17个有色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24处可以分为2类,其中绿单独聚为一类。用11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7.22处绿和其他品种聚为两类。

  • 标签: 色稻 SSR标记 多态性
  • 简介:【目的】开展水象甲卵巢发育、扩散能力和防治药剂的筛选研究,为云南水象甲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成虫采用卵巢解剖法,确定卵巢的发育进度和产卵期;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和染色法明确扩散范围;采用浸叶法对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2009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秧苗期,水象甲Ⅱ级卵巢达100%,Ⅲ级卵巢的平均抱卵量为8粒·头-1,最大抱卵量为23粒·头-1。秧田返栽田的幼虫、成虫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大田,秧田返栽田的幼虫虫量是大田的4.82倍,第一代成虫是大田的6.50倍。烯啶虫胺、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锐劲特对水象甲成虫防效在96.11%以上。【结论】滇中稻水象甲自然传播的范围小,随稻秧移栽是水象甲的主要传播方式,秧苗揭膜1周后至移栽前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建议选用烯啶虫胺、辛硫磷、三唑磷、锐劲特在此期间开展田间防控。

  • 标签: 稻水象甲 卵巢发育 扩散能力 药剂筛选
  • 简介:大豆分枝与株型及其产量关系密切。大豆品种资源分枝数的表型鉴定对提高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探索黑龙江大豆品种在北京异地种植条件下的分枝数.本研究以来源于我国东北生态区的49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2011年和2012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45cm行距条件下,株距分别设置25cm、15cm和5cm.研究品种的分枝数及对种植密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分枝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各品种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分枝数目将参试品种分为少分枝、中等分枝和多分枝3类;根据分枝数与种植密度的相关系数将参试品种分为不敏感、低度敏感、中等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本研究为参试材料在不同株型优良品种培育中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豆种质表型鉴定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豆 种植密度 分枝特性 密度敏感性
  • 简介: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是抑制PCR与消减杂交技术相结合,能对未知序列差异表达基因克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假阳性率低、目的序列富集程度高、实验结果复杂程度低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其基本原理、操作过程、优缺点、在生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 克隆 抑制PCR 消减杂交技术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