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
简介:用制度建设编织'权力之笼',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新思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反腐败问题提高到事关国家、政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就如何认识和解决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认为在腐败成因上个人的思想、作风问题固然重要,但制度上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创造性地提出制度缺陷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秩序失范、腐败现象严重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用制度建设作为反腐败斗争的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并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科学地构建了制度治腐的理论框架。
简介:本文以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其义》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要素、过程和功效。“鼎室中自是一天地”、“同类相从”思想和“三五与一”的模型是《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以太一炉为鼎炉,以铅汞为药物,以“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为火侯,是《周易参同契》所建构的外丹炼制的三大要素。其外丹炼制的过程为:1.“以金为堤防”,筑固炉鼎;2.用“六一泥”“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3.采药归炉;4.炼黄丹和灵丹;5.伏食制玄黄。服食外丹的功效有:强身健体、发掘人体潜能和修道成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