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生活水平提高了,抑郁却成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新名词。医学专家说,这是一种被称为世界第四大疾病的抑郁,往往不被人们理解、重视,这种并造成厌世甚至犯罪,严重患者自杀率高于80%。医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除了科学业的医疗措施以外,任何人之间多一些关怀、理解和宽容,可以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障碍 医学专家 生活水平 心理学家 医疗措施
  • 简介:抑郁虽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它是一种有明确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家系、双生子、寄养子研究都提示个体的遗传素质对抑郁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 标签: 抑郁症 病理改变 遗传素质 基因遗传 遗传方式 生物学
  • 简介:抑郁患者的情绪信息加工已成为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其特异模式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抑郁的有效指标。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抑郁患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反应水平以及对情绪表情(尤其是悲伤表情)的辨别能力都有所降低,不仅抑制负性情绪的能力受损,而且在社会情境下精确判断面部表情微弱改变的能力也受损。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抑郁患者面部表情识别研究及其主要发现,并借鉴对精神分裂患者微表情识别训练的研究结果提出有必要开展抑郁患者微表情识别及训练的研究,最后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标签: 抑郁症 面部表情识别 面部微表情识别
  • 简介:认知偏好广泛存在于抑郁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就单一过程中的偏好进行研究,忽略了整个过程中不同偏好间的相互影响。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更加综合、宏观地研究不同的认知偏好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总结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试图出探明日后研究的前进方向。

  • 标签: 抑郁症 注意偏好 解释偏好 记忆偏好 认知偏好联结理论
  • 简介:当前,青少年抑郁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抑郁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文章拟从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内部原因着手进行深入讨论,包括认知、自我和人格等方面,希望能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症 认知 自我 人格
  • 简介: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检测大学生3558例,并用回归分析和路经分析探讨其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诱发抑郁状及轻生意念的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的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是预警抑郁状产生的主要应激源;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是预警抑郁状产生的主要应激反应;大学生抑郁状诱发轻生意念的预测正确率为97.0%,发生比(OR)或危险率1.86倍于非抑郁状者,其中女生抑郁状诱发轻生意念的危险率近2倍于无此症状者;应激源直接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直接诱发抑郁状,抑郁状直接引发轻生意念,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不直接影响轻生意念,而通过诱发抑郁状间接影响轻生意念.此预警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依据和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抑郁症状 轻生意念 预警模型
  • 简介: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神经质人格 应激 抑郁症状 多层线性模型
  • 简介: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由于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自责、悔恨、抑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帮助其恢复正常行为,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问题。

  • 标签: 抑郁性神经症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抑郁和焦虑可能同时出现。这时的抑郁有其基本的、核心的症状:第一是情绪下降,没有愉快感。第二是注意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变短,工作能力下降,复杂的工作不能做。简单、重复陛的工作还可以完成,复杂一些就不行了;脑子里“空”,什么事都组织不起来;写文章的时候,推开纸笔,想写,然而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从哪儿下笔才好。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症 共生 注意力 工作能力 “空”
  • 简介:“猜心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遍的习惯性思维。遇到事情,产生想法十分自然,但是想法是否正确,看法是否合理,想的内容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那就不一定了。“猜心思”是一种很容易出“问题”的行为,因为它是单向性的猜疑,想的又是别人的心思,若不能充分地沟通,内容无法核实,也难以确认,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抑郁

  • 标签: 心思 抑郁 习惯性思维 日常生活 单向性 内容
  • 简介:据统计,70%自杀缘于抑郁。我们必须拿出十二分精神对付它。另据报道,我国每年将有25万人因抑郁而自杀身亡。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精神
  • 简介:日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发现,高龄产妇产后得抑郁的比率比普通产妇高出5倍。心理咨询专家介绍,现代女人的生育年龄越来越晚,怀孕期间的焦虑成为产后抑郁最大的因素。现在,75%的女人在产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状。

  • 标签: 抑郁症状 哥伦比亚大学 咨询专家 生育年龄 怀孕期间 产妇
  • 简介:青春期的孩子心灵脆弱、问题多发,应该用积极的办法疏导其冲破青春期抑郁倾向的束缚,避免这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危及青少年的生命。因此,向青少年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 标签: 抑郁 孩子 预防 心理障碍 青春期 青少年
  • 简介:青少年罪犯存在抑郁状的比例达74.5%以上,患焦虑的比例为30.5%.引起青少年罪犯抑郁的因素有自罪、精神性焦虑、胃肠道症状、体重下降、迟滞与疑病;引起焦虑的因素有躯体性障碍、焦虑的心理障碍.

  • 标签: 青少年罪犯 焦虑与抑郁 特征
  • 简介:英国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上世纪90年代推出新药赛乐特(又名帕罗西汀)时,引起了一阵欢呼,许多医生争先恐后地让病人用上了这种据称“可以同时对抗抑郁和焦虑的神奇药物”。但葛兰素史克公司12日却不得不承认,赛乐特可能提高年轻人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建议医生们“谨慎使用”。

  • 标签: 自杀倾向 抗抑郁药 葛兰素史克公司 帕罗西汀 90年代 自杀行为
  • 简介:目的:为探讨不同抑郁状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效价评价情况。方法:以BDI、SDS、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42名正常对照组、54名抑郁情绪组、17名抑郁康复组和24名抑郁患者组成员,所有被试完成情绪面孔的效价评价任务。结果:发现抑郁患者组和抑郁情绪组对高兴面孔的评价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7.427,p=0.000);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的评价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4.956,p=0.003);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在情绪评价任务中对高兴和中性面孔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其他两组(F=13.735,p=0.000;F=18.008,p=0.000),对悲伤面孔的反应时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患者组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悲伤面孔(F=4.240,p=0.018)。结论:抑郁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感知缺陷,对负性刺激存在夸大加工倾向和加工易化效应,其中前者是抑郁的状态特征,后两者是抑郁的特质特征。

  • 标签: 抑郁 情绪面孔 评价
  • 简介:本文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对一例严重心理问题(一名抑郁男生)进行干预,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逐步开展咨询,睡眠问题、食欲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基本解决,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对抑郁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 诊断 咨询 评估
  • 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母亲抑郁 青少年抑郁 母子关系 消极情绪性
  •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这个词已不再陌生,网络渗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大青少年喜欢上网,尤其是喜欢玩网络游戏,其次是网上聊天,网络视频,等等。应用网络学习的人很少,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网络应用层面仅限于娱乐层面,虽然网络的功能很强大,但人们仍认为它是娱乐的产物,一说就是“玩电脑”等等。这就是人们的网络意识。

  • 标签: 网络成瘾症 网络游戏 网上聊天 网络视频 网络学习 网络意识
  • 简介:本研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某大学近三百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0.7%以上的大学生有轻度抑郁;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低于无抑郁情绪大学生且差异显著;抑郁情绪与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存在着显著相关;有抑郁情绪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是避免产生抑郁情绪的良好途径。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情绪 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