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分析应用适宜性并进行完善。方法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check),计算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计算528 010份标本中触及Delta check 规则的54 716份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率的计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率的比较以P<0.05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触及的1 012项次自动审核规则逐项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并对其中触及原始细胞规则的108份标本按拦截条件逐条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分别统计528 010份标本及其中193 750份门诊标本的平均TAT、中位TAT,并统计528 010份标本TAT中<30 、30~60、>60 min 报告的百分比。分析评价规则应用适宜性,判断其是否达到最佳性能,能否满足临床与实验室需求;结合AUTO15优化完善自动审核设计流程、审核规则及应用流程。结果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3.06%(332 971/528 010),拦截率为36.94%(195 039/528 010),假阴性率1.00%(6/600),假阳性率12.67%(76/600),真阴性率49%(294/600),真阳性率37.33%(224/600),通过正确率为98%(294/300)。周期性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通过正确率高于二期验证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Delta check周期性验证组假阴性率、真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假阳性率、真阴性率高于二期验证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5 min;193 750份门诊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3 min。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TAT<30、 30~60、>60 min分别为83.30%(439 819/528 010)、8.00%(42 250/528 010)、8.70%(45 941/528 010)。结论自动审核规则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结果显示,本室在用的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能够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工作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宜性。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评价静配中心集中调配的成品输液溶媒的适宜性,并探讨不同评价指标对其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性质、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静配中心提供的成品输液溶媒在适宜性方面表现良好,并能够满足医疗过程中的需求。结论 不同的评价指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选择适宜的成品输液溶媒时,应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以确保所选择的溶媒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
简介:摘要:微生物质谱技术,又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作为一种新兴的软电离质谱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准确、灵敏、自动化及高通量等检测特点,在近年来,已成为一项革命性病原体快速鉴定技术被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并将逐步取代常规病原体生化鉴定方法 并预计在将来取代常规病原体鉴定方法,并彻底改变微生物实验室细菌检测的面貌。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指标的应用情况,为修订和完善《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指标体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云南、湖北、吉林3个省的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收集,通过连续接近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结果《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指标在覆盖性、适宜性和测量方法上尚需改进。结论需要增加《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指标覆盖面,及时更新指标和改进指标测量方法。
简介:摘要目前研究发现,导致育龄女性不孕的最常见原因包括男性因素、排卵障碍和输卵管损伤,但是迄今仍有部分夫妇的不育原因未明。导致女性不孕的自身原因包括卵母细胞质量下降、排卵障碍、输卵管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宫腔异常等。2020年5月,美国放射学院(ACR)发布针对女性不孕的适宜性标准。该标准对女性不孕的上述原因进行讨论,并针对特定病因提供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建议及治疗程序的适用性。笔者就ACR对不同病因,如排卵功能和卵巢储备能力异常、具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特征或病史、EMS病史或临床疑诊为该病、疑似输卵管阻塞及复发性妊娠丢失女性不孕症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建议进行解读。
简介:摘要 目的:根据石菖蒲采样点所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对全国范围内石菖蒲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利用MaxEnt模型筛选出影响石菖蒲生态环境分布的生态因子,构建评价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到石菖蒲生态环境的适生区面积。结果:我国石菖蒲高适宜区在贵州、重庆、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中度适宜区在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苏等地,适生区总面积(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约9×106km²。对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影响石菖蒲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有6月份降水量(prce_6)、最暖季度降水量(bio_18)、2月份平均气温(tavg_0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石菖蒲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为石菖蒲药材的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汉中市40岁以上中老年脑卒中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为该地区制定中老年脑卒中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整群抽取2乡镇,开展普查,并对脑卒中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体育活动少、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心脏病等均与脑卒中相关(P<0.001);脑卒中家族史、肥胖、高血压、体育活动少、年龄、性别的OR值分别为7.177、4.389、3.647、2.041、1.342、0.565;结论脑卒中家族史为本地区最严重的脑卒中影响因素;肥胖、高血压、体育活动少为中老年人脑卒的可控影响因素,是本地区脑卒中防治工作干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规范性与适宜性,同时探讨不合理处方的原因。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500张进行点评分析对象,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适宜性,统计不合理处方并分析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原因。结果:在500张中药饮片处方当中,有64张为不合理处方,占比12.8%,其中发生不合理处方的原因有处方格式不准确或书写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或辨证与用药不符、用法与用量不适宜、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针对我院中药饮片发生的不合理处方,应该要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规范性与适宜性的检查力度,督促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从而提升处方质量。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化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化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化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化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川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评价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权重经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轮筛选,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比权重法来确定其指标权重层次重要性。结果:确定4项一级指标为基础指标、临床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确定二级指标技术内容、技术流程、适用范围、质量控制、临床适应症等总计18项,确定三级指标技术原理、疗效评价、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文化价值、学术影响等总计54项,以此构成川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文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适用于川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能够为医疗卫生机构决策者对技术推广评估提供依据,可为川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供参考和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使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应用在肝病病人营养评价工作中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以此为肝病患者选择出最适宜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60例肝病病人,分别对这些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传统营养指标的测定等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知,除了NRS 2002和BMI之外,其他营养评价方法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异较大,NRS 2002效果相对较好,为了提升肝病病人营养评价质量,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