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urospherSTARRP-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3.0±0.1)-乙腈(82∶18)为流动相,调节流速为1.0ml·min-1,在210nm波长处同时检测3组分。结果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在20.14~161.12、12.05~96.38和6.18~49.47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9和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99.83%和101.0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3组分的测定。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搽剂中3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0.1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甲醇(60:40,用20%磷酸调节pH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2nm。结果:间苯二酚、水杨酸、苯酚分别在0.0388—0.776μg(r=0.9999),0.1176~2.352μg(r=0.9999)、0.0218~0.436μ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个浓度组间苯二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RSD=0.3%),97.2%(RSD=0.5%),98.5%(RSD=0.8%),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0.4%),99.5%(RSD=0.7%),97.5%(RSD=0.6%),苯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RSD=1.1%),97.8%(RSD=0.7%),99.6%(RSD=0.9%)。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复方水杨酸搽剂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建立的同时,测定复方诺氟沙星滴耳液中3组分的含量,即甲硝唑、诺氟沙星、丙酸倍氯米松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4.6mmx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已腈0.025mol/L-1的磷酸溶液注射用水(pH3.0);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为241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结果3组分的线性范围为甲硝唑15.2-152.0μg/mL-1、诺氟沙星15.1-151.0μg/mL-1、丙酸倍氯米松2.5-25.0μg/mL-1;平均回收率甲硝唑99.60%、诺氟沙星99.49%、丙酸倍氯米松99.46%;RSD甲硝唑0.77%、诺氟沙星0.80%、丙酸倍氯米松0.91%。结论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测定复方诺氟沙星滴耳液,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适合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组肾盏的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0例,女320例;年龄(52.4±11.9)岁。患者两侧均有肾,501例集合系统正常,139例有轻度积水。对患者的CTU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脊柱为标记在立体空间旋转集合系统图像,模拟俯卧体位。采取两人阅片方式,观察俯卧位肾盏的影像学形态,统计左、右侧各640个肾后组肾盏的分型。依据肾盏形态及其对手术通道建立的影响,将后组肾盏分为3个类型。壶腹型:肾盂形如壶腹,肾盂直接与杯口状肾小盏相连,没有明显的肾大盏。经典分支型:≥2个肾大盏呈分支状汇集形成肾盂。细长分支型:肾大盏呈分支状,至少有1个肾大盏轴线长度≥0.9 cm且盏颈宽度≤0.3 cm。依据后组肾小盏从属肾大盏的关系,又将经典分支型分为a、b、c 3种类型,包括7个亚型。仅来源1组肾大盏为a型,同时来源于2组肾大盏为b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下3组肾大盏为c型。a型包含3种亚型,仅来源于上组肾大盏为a1型,仅来源于中组肾大盏为a2型,仅来源于下组肾大盏为a3型。b型也分为3种亚型,同时来源于上、中组肾大盏为b1型,同时来源于中、下组肾大盏为b2型,同时来源于上、下组肾大盏为b3型。c型无相应亚类。结果本组640例(共1 280个肾)均有后组肾盏。后组肾盏的形态学分型中壶腹型占8.83%(113/1 280),其中2个肾小盏占比最高(5.63%,72/1 280);经典分支型占71.25%(912/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31.17%,399/1 280);细长分支型占19.92%(255/1 280),其中3个肾小盏占比最高(9.92%,127/1 280)。经典分支型的解剖学分型中a型占20.50%(187/912),b型占66.45%(606/912),c型占13.05%(119/912)。a1、a2、a3型的比例分别为4.06%(37/912)、6.14%(56/912)、10.31%(94/912)。b1、b2、b3型的比例分别为2.03%(21/912)、7.46%(68/912)、56.69%(517/912)。结论后组肾盏结构复杂,变异极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组肾盏,后组肾盏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后组肾小盏占比最高。经典分支型解剖学分型以b3型占比最高。后组肾盏分型可为PCNL从后组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分子分型可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而有助于靶向治疗。本小组先前的研究根据潜在的治疗靶点,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了4种亚型。本次进行的FUTURE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3805399)是一项基于疾病分型和基因组标志物的Ⅰb/Ⅱ期临床"雨伞试验",用于评估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本研究纳入了患有难治性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根据肿瘤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进行分层,并纳入以下7组,A组:吡咯替尼+卡培他滨,B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CDK4/6抑制剂,C组:PD-1单抗+白蛋白紫杉醇,D组:包含PARP抑制剂的疗法,E和F组: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疗法,G组:mTOR抑制剂+白蛋白紫杉醇。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入组了69例曾接受过1~8(中位数为3)种治疗策略的难治性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9例意向性治疗(ITT)患者中有20例(29.0%,95%CI为18.7%~41.2%)达到客观缓解。结果表明,免疫治疗组(C组)的ITT患者客观缓解率最高(52.6%,95%CI为28.9%~75.6%)。E组的ITT患者具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26.1%,95%CI为10.2%~48.4%),但有更多高级别(≥3级)的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概念,证明了以分型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可以给难治性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检验科专业组管理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方法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以文件为依据来开展相应的检验科科学管理工作,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日常工作事项和组内质量安全管理由组长全力负责,明确各室岗位的职责,并将复检规则、技能培训、能力评估等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实处,循序渐进的提升专业组长和专业组成员的技能和工作素质,并培养专业组成员形成良好学风。结果在建立并实行检验科各专业组管理模式后,各专业组各岗位分工明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质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小组内部学习风气良好,能够有效促进专业组成员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的提高。结论建立和实行检验科各专业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检验科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效提升检验科检验工作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