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渊源.“独立电影”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晚期的美国“地下电影”。“地下电影”形成于40年代,兴起于50年代,成熟于60年代。1960年夏季号的美国《电影文化》杂志,发表了该刊编辑,电影评论家,独立制片人卓纳斯·麦卡斯的文章《新一代的电影》。在这篇文章是,麦卡斯宣布新一代的电影人已经崛起,并将其称为“独立电影制作者”,并于9月30日首次发表宣言提出“电影完全是一种个人表现,因此电影的拍摄,应拒绝制片人,发行商和投资者的干涉”,“拒绝电影审查制度”,“寻求新的电影筹资方法”,“打破高成本电影神话,提倡低成本制作”,“摧毁不合理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建立自己的合作发行放映中心”,“创立举办自己的电影节”等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伍迪·艾伦、马丁·西科塞斯,大卫·林奇、斯派克·李,斯蒂芬·索德伯格,科恩兄弟、格斯·范·桑特、奥利弗·斯通,吉姆·贾木许,昆汀·塔伦蒂诺等新一代导演的闪亮登场,“独立电影”终于获得了知识界的广泛认同,但同时,它也加快了向商业电影靠近的步伐。但无论是昔日“独立”,还是今日受主流商业所“招安”,那些曾经在电影体制之外浴血奋战的前辈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简介:中央美术学院已走过了80余年的岁月,这是一个薪火传承、不断开拓的过程,老一代艺术家以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对艺术事业的赤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中青年艺术家则在前人成就基础上,感应着时代的律动奋发努力、锐意出新,正是老中青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使中央美术学院得以取得现有的成就。而今,全人类正处于千年之交和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美术和高等美术教育又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中央美术学院也是如此。在这个历史的时刻,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本刊推出“探索与建树”栏目,在这个专栏中本刊将以本院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为基础,以百年中国美术的发展为背景,总结和分析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作追求和业已取得的成就,藉以展现促进中国美术发展和演变的诸多因素,从而使我们的艺术事业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简介:我与海老的交往,记得是在七十年代后期。那时海老到北京来举办画展,有一天,海老同夏师母突然到我办公处来看我,但我恰好不在,后来我到北京饭店去看望了海老,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海老是从老友辛眉处了解我的,并由辛眉兄给我写了信。海老嘱咐我为他的画展写一篇序。辛眉兄的信也是这么说的。海老的画展,有何等的分量。我自觉惶恐,但海老的殷殷嘱咐,我又不能推辞,好在时间还早,我可以认真准备。——谁知那时『文革』的余风未尽,为了阻止海老的画展,暗地里的潜流很多。幸而在文化部
简介:乔凡尼·洛伦索·贝尼尼是意大利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17世纪,意大利的教会和上层贵族为消除文艺复兴的影响,竭力收买一些艺术家来为他们服务。美术上大体形成了三种倾向:一种是以卡拉契等画家为首的学院派;另一种是以卡拉瓦乔等人为骨干的现实主义画派;第三种则是贝尼尼为代表的“巴洛克”艺术。贝尼尼1598年诞生在那不勒斯。父亲彼特罗·贝尼尼也是雕刻家、画家,是他的启蒙老师。贝尼尼从小才智聪颖,8岁就能单独刻出一个小孩头像。17岁为大主教萨道尼制作了一尊技术上相当成熟的肖像。成名后,他承担了为教皇监造教堂、陵墓的任务,一直是宫廷的座上客,为王宫贵族和几代教皇制作风行于社会的“巴洛克”风格的雕像。贝尼尼和米开朗基罗的气质一样,一身兼
简介:2005年7月6日,杰出的钢琴演奏大师VladimirViardo(伏莱德米尔·维阿杜)受南艺爱乐学院的邀请,将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和南艺剧场为大家带来精彩的钢琴音乐会以及大师班讲座。早在1971年,维阿杜先生就获得了著名的法国巴黎玛格里特·郎最高奖。两年后的1973年,又获得美国冯·克莱本比赛金奖。他的钢琴艺术在卡耐基音乐厅、肯尼迪中心、维多利亚艺术中心、都柏林国家音乐厅、列宁格勒爱乐大厅等国际一流的艺术表演中心一次又一次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