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九七三年,我已十八岁。那年,我的口袋里揣着三0六厂的录用通知书,背上背着一床四斤重的棉被,肩头扛着一个“精加工”的包装木箱,登上了南行的硬座列车。经过二十三个小时的颠簸之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站下了车,顺着路标的指引,跋涉了十余公里的山路,才在一个大山沟里找到了三0六厂的报到地。
简介:六、七十年代,国家为了备战和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沿海搬迁大批人员和设备,到西部地区建设了大批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而全、小而全,机制一下难以转换,加上工厂办社会,非生产人员多,离退休人员多,负担重,这些企业多数都遇到了困难,一部分已十分困难。社会负担重、交通不便、人才外流、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成了许多三线企业的通病。在困难面前,这些企业普遍存在
简介:自述:对于电脑和网络的思考我喜欢天蓝色的屏幕,面对它,我会安静下来,就像面对大海和秋日纯净的天空。1992年夏天,我从河南专程到北京,花了6000多元在中关村买了一台286的兼容机,至
简介:华兹华斯看到湖边一大片野生的黄水仙,感到十分愉悦,他“望着,望着,而极少领悟/这景象给了我怎样的财富”。后来,他“时常倚卧在榻上/愁思冥想,或惘然若失,/水仙就照亮我内心的眼睛,/这是孤独时欢乐的极致;/于是我的心就充满愉快,/和水仙一同舞蹈了起来”,这是自然界的影像映入诗人眼睛里,诗人心中产生与自然交融,导致极度愉悦的现象。诗人清晰地意识到“这是孤独时欢乐的极致”。
简介: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但很少做出'知行合一重在行'的论述。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王阳明所谓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集道德、伦理、政治于一体的道德人文哲学。
简介:对于饮食中的十不食,因此道家的饮食之道又汇入儒家的饮食思想,在儒家的饮食理论中
简介:
简介:明代词话作家诸圣邻别出心裁地在《大唐秦王词话》中将诗、词、赋、赞作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使之彰显出一种“形神兼备、隽永传神”的艺术风貌。本文基于三维人物角色的视觉审美,从“以形写神、以动传神、以意会神”三个方面,对剧迟恭三维视觉形象的艺术意蕴进行探析。
简介:《青铜葵花》是曹文轩于2005年4月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具有多重、深厚的文化内涵。借助它,作家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社会、艺术的思考。小说的深度模式就隐藏在这个意象的背后。它又是小说的内在线索,借助它,将小说讲述的自然的故事、人的故
简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与致良知说虽然提出的时间相隔五年之久,二者提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二者的内涵并无实质的区别。知行合一与致良知都是要人们体认自己的本心,并按自己的本心做事。提出良知学说以后,王阳明较少谈知行合一,但从二者各自的针对性来看,致良知说并不能取代知行合一说。王阳明反对向外探求道德之理,更反对道德空谈,知行合一说仍然极具价值。
简介:捣练子[五代]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简介:杜甫的诗歌是唐代诗群中光亮闪烁的明珠与奇葩。其诗以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同时也是时代振聋发聩的道德审判。杜甫的诗就是这样在不言的道德过程中对当时统治阶级做出了凌厉深刻的社会批判。审美与道德在他的诗歌里融合成天然的统一。
简介:摘要“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精髓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本文在对儒释道三家“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阐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重要作用。
简介:水是生命存活的基础。山川大地、动物植物,如果没有了水,那么一切都是干枯的、干燥的,什么都无从谈起了。南水北调,就是把南方的水调到干旱缺水的北方来,这个宏伟而大胆的设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国家领导入毛泽东那里就开始勾画了。据说,毛主席说,南方的水多,北方的水少,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来,不就解决问题了?
简介:人到老年,经常怀旧。怀念老师亲人,追忆往事旧闻,但能够活在脑海里至今仍魂系梦绕的人和事,屈指可数。我耄耄暮年,腰背尚健,天气晴朗日,常外出散步,每次经过县前东街,自会停下脚步,侧身昂首,望一眼高耸云霄、抹着一身绿色的22层邮政大厦;有时,还会跨上几层台阶,走进营业大厅,老眼惺忪
简介: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目前再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作家于1998年在美国出版的科幻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MaraandDann:AnAdventure)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兴趣。在虚构的背景下,此书以艾弗里克洲(Ifrik)王国为框架,讲述了几千年后玛拉和丹恩这对皇室姐弟颠沛流
简介:从修辞文本建构角度看可以发现,基于作者移情及相应联想想象作用下的比喻、比拟、移就修辞文本建构,表现宇宙的无言大美,传达感悟的审美体验,使得"我"与万物相互契合,实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基于作者移情及相应联想想象作用下的夸张、呼告修辞文本建构,表现青春生命高峰体验,获得心理能量释放,甚至互诉情感,折射一种审美理想。郭沫若在《女神》中体认并追求心灵时空之美所构成的极富动态性的"天人合一"独特审美境界,使《女神》矫矫不群,魅力卓然。
简介:一年一度三月三,三姐歌声唱得欢;壮乡儿女多热闹,唱起山歌把情谈。当年三姐阿牛哥,两人隔岸唱山歌;山歌唱出情和意,留给后人当传说。
三线
浅议三线企业的二次创业
文本二合一
天人合一,世界大同
知行合一重在行——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重点与当代启示
四教合一,中国饮食思想的源头
天人合一与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虚实相生 形神合一——诸圣邻笔下的尉迟恭三维视觉形象设计之我见
天人合一——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深度模式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的关系
以实写虚 声情合一——李煜《捣练子》赏析
审美与道德的天然合一——杜甫诗歌的现代阐释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中国画笔线之“三气”
周力·白影一线之一(局部)
一条绿色生命线
追忆“邮发合一”的历史岁月——怀念老领导谈均同志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谈“天人合一”
论修辞手段对表现《女神》“天人合一”境界的作用
一年一度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