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run tomoveonone’slegsataspeedfasterthanwalking跑;奔;to(causeto)movequickly(使)快速移动;掠过如:1)I hadtorun tocatchthebus.我得跑步去赶汽车。2)Athoughtranthroughmymind有个想法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2.darttomove(orsend)suddenlyandquickly急冲;突进如:1)Hedartedout/towardsthedoor.他向外面/向门急冲。2)Therocketdartsskyward.火箭直冲云霄。3dashtorunquicklyandsuddenly冲;猛冲;快跑;to strike with great force冲击;拍击;撞击如:1)Hedashedacross the street.他冲过街道。2)Thewavesdashed against therocks.海浪冲击岩石。4.jogtomove slowly and...
简介:一、貌合神离的词语表达这种表达形式与汉语不谋而合,极易使人根据汉语的意思凭直觉望文生义,导致理解错误。例如:1.Tomistheblacksheepofhisfamily.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败家子。译为:汤姆是他家里的败家子。2.GoneWith the wind is a best seller.abestseller不是最好的推销员而是畅销书。译为:《飘》是一本畅销书。3.Thefirmisontherocks。ontherocks不是在岩石上而是手头拮据;破产。译为:这个公司破产了。二、同义词或近形结构英语中有些同义词在表达结构形式上区别甚微,然而其实际意义却相差悬殊。人们极易将这些同义词或近形结构类推为同一意思,以致出错。例如:1.She isatworkinthehospital.Sheisin labourinthehospital。第一句:她在那家医院工作。第二句:她在那家医院分娩。2.Heisasick man.Heisanillman。第一句:他是一个病人。...
简介:助动词结构“可X”的词汇化导致“可”发生语义磨蚀,具体表现为“可”隐含的致使性强弱不同。本文以双音词“可X”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对二语学习者的词义结构识解进行考察,采用赋值法对“可X”的掌握程度进行排序。研究发现,“可以X”义的“可1X”(如“可见、可谓”)语义磨蚀较轻,倾向于“较易掌握”;“值得X”义的“可2X”语义磨蚀则较重,呈两极化分布:多半“较难/很难掌握”(如“可笑、可怕、可贵”),“容易/较易掌握”的“可2X”(如“可爱、可惜”)则与兼类词语法功能灵活、高频使用利于整体识记、词汇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文章对语义磨蚀程度不同的“可X”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给出一定的建议。
简介:<正>1.所谓“O(的)V(的)N”指这种偏正短语:a.语言运用角度b.语言运用的角度c.语言的运用角度d.语言的运用的角度我们用“O”代表动词语“V”(“运用”)前的V”的受事成分(“语言”),“N”代表“V”后那个名词语(“角度”),括号里的“的”表示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本文想要探讨的是如何分析“O(的)V(的)N”的内部层次关系。层次关系不同,该短语所属的类型自然也就不同。例拿a来说,下面的切分表示这是一个带有多层定语的偏正短语:a1语言运用角度而下面的切分则表示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充当定语的偏正短语:a2语言运用角度
简介:<正>"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否定之否定的匀齐的排句,增强了肯定的力量,构成了感人的气势。它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乐于生活在太平安定的环境之中的美好愿望,它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乐于生活在长治久安的环境之中的美好的愿望。"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就是《治平篇》开端句的修辞特色。本文作者洪亮吉(1746—1809),清朝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1773年即乾隆58年,他写了《意言》、《治平篇》等重要的政论文章,比较系统地说明了他的人口学思想。"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他以
简介:汉语的“N的V”难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却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N的V”的语篇性,误将一个语篇问题当成是一个句法问题来研究。虽然也有学者很早就发现“N的V”的语篇回指功能,可惜没有抓住这一点深入地挖掘下去。其实,“回指”是解决“N的V”一切问题的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N的V”回指对象的事件性中推知“N的V”的事件性,进而得出V的事件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很自然得到这样的结论:“N的V”中的V是一个动词,但与普通动词不同:此时的V是一个指代用法,指代的是“V事件”。有了这一结论,“向心结构”难题就不再是难题,由此衍生出的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