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案例简介:某大学成教处处长曾某,党员。1999年4月以来利用职权擅自决定将收取学员的学杂费、住宿费大笔外借。先后借给私营企业某甲30万元、股份公司某乙50万元、集体企业某丙20万元进行经营。借期均一年,按吸收公款存款的20%计息。一年后该三家企业均按期归还了本息共120万元。问:曾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曾某外借三笔款未经校方同意,但都全部收回,未造成损失,还为校方赢利20万元。其行为没有违反党纪,不构成违纪错误,不应追究其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曾某出借某乙和某丙项的行为属于单位之间的互借,可不构成违纪,但将学校30万元公款借给私营企业某甲进行经营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定性;第三
简介: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单位时间内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数与同期人口数之比,属于强度相对指标。过去,它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好坏的“温度计”。但是,自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出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我们在打击犯罪,整治社会治安的斗争中,制定的目标也由原来争取社会治安状况取得根本性的好转,降至为刑事案件稳中有降,进而定为稳中有升。现在几乎可以说没有人还认为中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会有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由原来的5上升至16。而且将来还会继续增长下去。有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以15亿人口计将达到30至40。因此,用这一指标评价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目前遇到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问题一: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的持续增长,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会一直恶化下去?2010年中国的社会治安状况比现在还要差吗? 问题二:中国是世界上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比公认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国家日本、新加坡等,还要低十几倍,但是,为什么目前我国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却是比较严峻呢?这仅仅是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