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公平是伦理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环境伦理突破传统伦理的界限,赋予了公平更为丰富的内涵.在环境伦理中,公平包括人与自然层面上的人地公平以及人与人层面上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其中代内公平又可分为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人地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尊重自然原则和责任原则,代际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责任原则和合理储存原则,代内公平的人类基本行为准则是权利平等原则、公正补偿原则和合作互助原则.

  • 标签: 环境伦理 人地公平 代际公平 国际公平 国内公平
  • 简介:本文回顾了环境伦理中权利概念的两个起源,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环境伦理家们对此概念的争议,说明非人类自然拥有权利的观点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伦理家们所提出的五种对自然权利概念的替代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权利 内在价值 动物福利伦理学 非人类自然 替代
  • 简介:从环境伦理视野提出了评价日常消费方式的环境道德标准,并循此思路透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消费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其所隐含的环境道德问题;确立了新型的环境伦理消费观;揭示了追求绿色消费方式,共创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意蕴.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日常生活消费 绿色消费 环境道德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综观现今诸多生态伦理观的基础范畴,其理论前提的基本预设,都存在着思维方式上以本质主义的普遍性取消复杂整体包含的差异性、论证材料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分割、逻辑推论上将“实然”与“应然”关系简单化的缺陷,这就难以从理论上合理地确证人类应该对谁承担生态义务以及承担何种生态义务。生命共同体范畴则不存在这些严重缺陷。作者通过分析生命共同体范畴相对于利奥波德提出的“生物共同体”范畴的优越之处,认为前者理应替代后者,并阐明了生命共同体这个基础范畴对于建立生态伦理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基础范畴 理论预设 生命共同体 生态伦理学
  • 简介:我国的环境伦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才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加剧,滋生出-系列环境问题,人类开始觉醒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环境危机促使环境伦理把人类的道德关怀延展到整个生态环境.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对人类道德的完善和进步、地球文明的繁荣以及重构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产生有利影响.国内对环境伦理的研究逐渐步入学术化、规范化进程,文献产出数量稳步增长,研究的主体从西方主要学者观点分析转向国内实际情况的多元题材的研究,研究中心也在不同阶段有所转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环境伦理现有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国内环境伦理研究的演进历程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环境伦理的研究应关注规范化研究,形成环境伦理研究范式,强化环境伦理史研究;开拓新视角,研究对象多样化发展;跨领域协作,推进环境伦理国际化研究.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CiteSpace软件 科学计量
  • 简介:生态伦理作为生态哲学的有机构成,是生态哲学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进行哲学反思的理性觉醒。生态伦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在维护生态动态平衡与保护环境有序循环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所涉猎的领域和研究的课题已经引起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关于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的有效规范与哲学定位,成为其理论核心和实质问题。

  • 标签: 生态哲学 生态伦理 价值主体 实践格局 多级主体
  • 简介:环境美德伦理是近年来在环境伦理理论研究与理论建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理论形态和研究热点,它在摆脱或规避传统环境伦理理论局限和困境的同时,同样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向质疑和批评.概括起来,这些质疑和批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环境美德在环境保护的实践层面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性;其二,环境美德在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效力上的局限性;其三,环境美德伦理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倾向.环境美德伦理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求对这些质疑和批评予以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积极充分的回应.首先,环境美德伦理的理论重心和使命在于为环境保护提供伦理依据和道德理由,这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为环境保护提供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指导已经超出其能力范围.其次,环境美德伦理对于人类环境美德的关注和重视是从根本上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对于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实践意义.最后,环境美德伦理从根本上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它是将环境保护纳入人类对自身德性的至善追求之中,而并非将其视为某种利益的实现途径.而且“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划分方式本身就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单向度思维方式的产物,是应当被摒弃的.环境美德伦理突破了这种非此即彼的“中心主义”理论立场,是实现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统一的理论表达和尝试,它与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无关.

  • 标签: 环境美德伦理学 美德 道德理由 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追求社会共同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为了进一步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广泛借鉴国外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环境伦理会、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当代中国 环境哲学 国际研讨会 社会可持续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简介:2012年10月26日至29日,由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伦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环境哲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协办的“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环境哲学年会”在黄山召开。

  • 标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环境伦理学 国际研讨会 环境哲学 年会综述 国际视野
  • 简介:西方环境伦理的历史及西方自然美学的变化风景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的例子,说明西方环境伦理观在特定文化下只有通过内化的方式才能被当地文化所接受.西方环境伦理存在着三个最富争议的问题,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内在价值的理念及自然权力的概念;非西方国家在通过内化西方环境伦理时应避免陷入对以上问题的争议.西方环境伦理对东方只具有相对的借鉴意义,要想在特定文化下创造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新的环境伦理,除了对西方环境伦理的吸收、消化外,还需创造出适应当地人及文化的环境伦理话语;东西方应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各自的环境伦理.

  • 标签: 东西方 环境伦理 内化 话语
  • 简介:江苏省委宣传部近日对江苏15家省直社科理论期刊及9个社科期刊专栏进行了表彰,我校文科学报“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研究”栏目获“优秀栏目”殊荣,并得到栏目建设的项目资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从创刊起就坚持“环境与发展”内容特色,依托学校学科发展的支持,学报编委会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全体成员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之国内外环境哲学研究领域学者的真诚信任,是获得该殊荣的关键.

  • 标签: 环境哲学 栏目建设 理学研究 宣传部 江苏 表彰
  • 简介:2011年6月1日,江苏省伦理会2010—2011年年会暨“环境伦理与低碳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的131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96篇,涉及了环境伦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环境伦理与低碳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社会建设 江苏省 研讨会综述 低碳
  • 简介: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年会于2013年4月12日至14日在沈阳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会环境伦理分会、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主办,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承办。会议历时两天,来自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各地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环境哲学 社会主义
  • 简介:伦理属于自然演化过程在社会中得以继续的最佳准则,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既自然又自觉地遵循着的一种关系准则.人类社会面对环境危机,需要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法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延伸到自然,参与自然生生不息的共生过程.技术异化的解决,需要科技伦理,科技伦理从人的行为向度考察人类生而面对的危机,涉及危机的极限.'模糊界限'原则阐明了危机极限的内涵及其严峻的现实,这也肯定了科技伦理的意义,从而提出走向生态纪元是地球共同体的未来,也是伦理的追求.

  • 标签: 过程哲学 伦理 环境伦理 科技伦理 模糊界线
  • 简介:河流伦理是从伦理的视角看人与河流的关系,它强调人对河流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种面向河流实践的责任伦理,它要求人们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对待这种新型关系,同时也能为现实的河流管理实践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

  • 标签: 河流伦理 内在价值 权利 河流管理
  • 简介:当代环境伦理思想启发死亡伦理,弱式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启发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智慧在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现命运共同体战略意义的当代实践智慧。当代意义的“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思想面向死亡焦虑的破解以生存价值来建构智慧,但并不以生存的物质需求和肉体欲望作为核心生存依托,既会尽可能考虑到人与环境和谐生存(甚至敬畏自然),也会时刻提醒自身身体生理的承载支撑力。当代意义死亡伦理智慧在大自然环境观与大生命命运观的结合中作为挑战死亡的大健康智慧。当代人类生存智慧的思考离不开对环境的智慧思考和对命运的智慧思考,而且环境意义的智慧与命运意义的智慧需要结合死亡思考的生存智慧,这种富有意义的命运智慧思考中需要伦理意义的价值智慧,特别需要生死意义或生死价值的伦理智慧。当代中国广义死亡伦理的战略智慧体现了当代命运意义的生死存亡攸关智慧。就当代意义产业社会而言,死亡伦理智慧也正是环境与命运结合的智慧境界。当代中国产业社会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而当代中国环境建设的价值前提就是环境公正的建设,可见环境伦理智慧也与产业社会的存亡命运与共。而且死亡伦理智慧在命运与环境的结合视角中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智慧。

  • 标签: 环境 命运 死亡伦理 环境伦理 战略智慧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需要从多学科综合视角来把握的复杂问题。其中,从伦理维度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就形成了一个新近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气候伦理研究。笔者对当代的气候伦理研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概括表述和简单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些领域内伦理维度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气候伦理研究中。

  • 标签: 气候变化 不确定性 成本—收益分析 历史责任原则 平等主义原则 功利主义原则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中叶,工业化先进国家首先暴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掀起环境保护革命风暴,提出生态文化的重要观念;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道路惯性,没有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这时,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中国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环境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理论支点,现在它只是一种初步的形态.中国环境伦理将在促进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服务中,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伦理 道路惯性 社会核心价值观
  • 简介:造成当今世界性森林问题的因素很多,从伦理的视角透视森林问题反映出的人与森林的关系,可能是解决森林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下几个方面是造成森林问题的伦理根源:人类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忽视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把森林只看作是木材资源;人类通常更少关心诸如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之类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问题,而更多地关心自己近期的需要,例如更关心森林生产木材的经济利益;人类常常从个人、小团体、地区的“私利”出发,导致对森林的掠夺性开发和入侵;人们在并没有损人利己的动机下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集合起来却会造成森林减少,从而破坏环境。

  • 标签: 森林问题 资源观 利益观 伦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