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以干燥粉碎后核桃仁为原料,研究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50℃,分Ⅰ压力8MPa,分Ⅰ温度55℃,萃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85%以上。

  • 标签: 超临界CO2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 简介:近日一项西班牙研究显示,富含维生素K的膳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该研究以200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显示,摄入高剂量的维生素K与较高的骨密度和较高的超声波测试值相关联。研究结果首次表明,摄入维生素K与钙质定量超声测试值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可说明维生素K与骨定性测定值以及骨密度存在直接的联系。

  • 标签: 维生素K 骨密度 老年人 数据显示 测试值 超声波
  • 简介:经常有一些农民朋友打电话来询问关于贮藏保鲜水果与蔬菜的保鲜.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 标签: 蔬菜保鲜剂 水果 贮藏保鲜
  • 简介:研究了60Coγ辐射处理对木薯淀粉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不会改变木薯淀粉的晶体类型,但对淀粉晶相有一定的影响。处理对淀粉晶相结晶度有极显著的影响,木薯原淀粉和分别经过50,100,200,400kGY辐照处理后淀粉的结晶度依次为38.5%,37.9%,34.4%,29.3%,25.1%。

  • 标签: 60Coγ辐照 木薯淀粉 结晶度
  • 简介:增味又称风味增强,是指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广义上讲,呈甜、酸、苦、辣、咸、鲜、凉等味的调味物质都属于增味,但在我国增味历来是指鲜味,即指能够强化或补充食品鲜味为目的的增味物质。

  • 标签: 增味剂 风味增强剂 应用 鲜味剂 物质 食品
  • 简介:按照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卫生管理办法》,食品营养强化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包括人群中普遍供给不足的,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或由于生活环境、生理状况变化造成的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有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前我国允许应用的营养强化主要有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保健)强化因子四大类。

  • 标签: 食品营养强化剂 应用 展望 卫生管理办法 营养成分 食品添加剂
  • 简介:荔枝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亚热带水果,营养丰富,色泽艳丽.但采后极易发生褐变和果实腐烂,造成荔枝商品性快速降低.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为解决这些问题,在以色列亚硫酸盐熏蒸褪色和酸性液体复色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褪色和复色工艺均为熏蒸处理,使用塑料大帐,处理速度快且方便,不着水,护色效果好,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二段熏蒸护色保鲜技术,其优点为:  (1)既可防止荔枝果皮的酶促褐变,又可抑制微生物引起的腐烂;  (2)熏蒸而不需浸水处理,可有效地防止由浸水造成的过度潮湿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3)处理简单、省工,一次处理量大.

  • 标签: 荔枝 二段熏蒸护色保鲜技术 CT-荔枝熏蒸护色保鲜剂
  • 简介:在我国,搅拌型酸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酵乳食品,不仅具有凝固型酸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和特殊生理功能等特点,而且风味更加多样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搅拌型酸奶生产中,经常发生乳清析出、粘度不足、质构不均等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除工艺因素外,还与所添加的稳定有关.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稳定有很多种,如瓜豆胶、明胶、果胶等.瓜豆胶是一种酸不稳定胶,在酸性条件下粘度急剧下降.海藻酸钠与Ca2+结合生成高强度凝胶.琼脂在酸性条件下亦不稳定,且所形成的凝胶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并脱水收缩.羧甲基纤维素钠与Ca2+结合,生成沉淀,粘度下降.本文以明胶、低甲氧基果胶、黄原胶为研究对象,对搅拌型酸奶用复合稳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标签: 搅拌型酸奶 复合稳定剂 配方
  • 简介:食品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采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一种新手段,是传统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的推动力。目前日本、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果味凉茶和冻干水果粉等都是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制成的。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的凝聚力而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粒度是指物料颗粒的大小,是粉碎程度的代表性尺寸。根据被粉碎物和成品粒度的大小,粉碎可分为粗粉碎、中粉碎、微粉碎和超微粉碎等4种。其中,超微粉碎(超细粉碎)是指原料粒度为0.5mm~5mm,成品颗粒粒度为10μm~25μm。

  • 标签: 超微粉碎技术 果蔬粉 商机 成品粒度 新产品开发 化学方法
  • 简介: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倡导的双语教学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所采取的重要举措。"食品添加"是高校食品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分别从教材选择、内容设置、学生英语水平、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食品添加"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近几年,随着红地球葡萄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延长采后供应期并保持其良好的品质,已是当前贮户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介绍一下该品种保鲜使用方法.

  • 标签: 红地球葡萄 保鲜剂 用量 果穗 水分 预冷库
  • 简介:冷却肉保鲜是冷却肉生产中关注的中心问题,且天然保鲜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天然保鲜与栅栏效应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

  • 标签: 冷却肉 天然保鲜剂 栅栏效应
  • 简介:以魔芋精粉、硅藻土、明胶、明胶-单宁4种澄清对桑果发酵酒进行澄清处理,测定了桑果原酒的透光率并观察了沉淀形成及色泽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明胶-单宁复合处理效果最佳,即100mL桑果酒中加入1mL0.5%单宁溶液和2.5mL0.5%明胶溶液,澄清透光率达到81.7%。

  • 标签: 桑果酒 澄清 明胶-单宁 工艺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普及,快餐发展迅速,快餐面条的发展前景光明。但面条煮后容易黏连,放置一段时间后不易分散甚至不能分散,影响外观和食用口感,所以面条在快餐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很少。对于想享用面条的美味,又没有时间去实体店等待的消费者,可谓一大遗憾。如何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改善面条蒸煮后的黏连现象,让消费者能方便快速地享受到美味营养的面条,扩大快餐面条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面条 快餐 市场占有率 应用 配方 生活节奏
  • 简介:为研究鸭梨可溶性固形物(SSC)等内在品质对其组织褐变发生的影响,进而为鸭梨组织褐变采前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K—BA100R型无损水果糖度检测仪,按SSC高低对鸭梨进行分级,贮于0℃环境中,分别采用1%02+10%C02浓度的气体进行诱导褐变处理15d和30d,分析鸭梨果实采后品质与其组织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处理30d。鸭梨果皮和果肉褐变指数与SSC分别呈极显著(R=0.999,R=0.992)正相关,与果实单果重呈显著(R:0.965,R=0.959)正相关,与可滴定酸(T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8,R=-0.966)。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果实组织褐变程度越重,TA和VC含量下降明显,且鸭梨果皮、果肉和果心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同时,在鸭梨果皮组织中,N、Ca和B元素的含量越高,则果皮无褐变或褐变程度较轻;在果肉和果心组织中,无褐变或褐变相对较轻的果实,其K和B元素含量较高:褐变程度较重的果实.其组织中的Ca含量较低。表明鸭梨果实的TA与VC含量及K、B、Ca等元素含量与其组织褐变关系密切,提高鸭梨果实的内在品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褐变的发生.而SSC含量与高CO2伤害型黑心病的发生程度无明显规律。

  • 标签: 鸭梨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内在品质 组织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