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历经9年时间后,由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研制的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简称人工角膜内皮),已经成功完成免、猫和猴的角膜移植实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表明角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角膜内皮已经可以人工“制造”。有望年底或明年初进入临床实验。此外,

  • 标签: 人角膜内皮 人工 研制 中国 角膜组织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要确保角膜透明,就要求角膜内皮层必须是正常的。通常,机体的角膜内皮细胞在机体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会出现丢失的情况,但是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不会对角膜内皮层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因素会使角膜内皮损害加剧,然后就会对其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其中,青光眼就是一种典型的因素,会对角膜内皮造成很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以往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以及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青光眼治疗法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不同治疗方法 青光眼 角膜内皮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眼科自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曾在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进行治疗,并且于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对其角膜中央区以及手术切口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观察,主要观测其密度的改变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和变异系数的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角膜细胞的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其变异系数增加,并且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角膜中央区,变异系数较中央区高。结论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超声以及机械因素严重损伤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的缺损情况明显较中央区严重,因此,在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因素损伤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机械因素的损伤作用,这种损伤可能对角膜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 标签: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普纳替尼(Ponatini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形成及NO合成释放的影响,从细胞水平评价Ponatinib血栓不良反应形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体外划痕法、Matrigel基底膜成管法及NO检测试剂盒分别考察Ponatinib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作用、迁移能力、血管形成能力及细胞NO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Ponatinib对HUVECs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69±0.05)μmol/L。非毒性剂量的Ponatinib能够不同程度抑制HUVECs细胞的迁移、血管形成及NO的释放(P<0.05)。结论Ponatinib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血管形成等正常功能而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为其诱发血栓的原因之一。

  • 标签: PONATINIB 血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差异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665例(1250N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不同性别之间的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11±29.26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7±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43±1.19,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21±1.24;低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56.75±42.7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46±0.51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3.40±1.2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28±1.28。中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43.68±32.25p,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31±2.76,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54±1.44;中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4.09±33.2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1均值为43.04±1.26,角膜曲率k,均值为43.98±1.35。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49±30.5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46kPa,角膜曲率kl均值为42.55±1.40,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68±1.50;高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2.03±27.1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29±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91±1.1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08±1.21。结论: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曲率高于女性,中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高于女性。

  • 标签: 性别差异 角膜中央厚度 眼压 角膜曲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例不同角膜异物治疗的回顾分析,探讨治疗的方法。方法根据角膜异物性质、深浅及角膜炎症情况采取棉签擦去、1ml皮试注射器针剔除及联合用显微有齿镊轻轻拔出等方法取出异物,并予以抗生素眼液、眼膏消炎,必要时辅以全身抗感染治疗。结果本组200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全部治愈。结论裂隙灯下角膜异物取出具有组织损伤小、对异物定位准确、与角膜接触面积小、剔除时深度与范围易控、视野清晰、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裂隙灯 角膜异物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著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 内皮细胞 山莨菪碱 乙酰胆碱 舒张反应
  • 简介:目的对于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恢复后期的患者,通过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在改善角膜刺激症状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眼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处理后,采用临床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治疗组在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的同时加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比较2组患者角膜刺激缓解症状和角膜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术后1周行角膜荧光素检查,治疗组溃疡创面愈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的时机合理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细菌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能有效的促进角膜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等优点。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软性 亲水性 感染性角膜病变 细菌性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角膜刮片或结膜囊涂片证实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9例(19眼)。于病灶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50μg/0.1m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角膜情况及前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9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注射液,术后联合抗真菌滴眼液及全身药物治疗。3例患者(15.8%)角膜基质单次注药后好转,8例患者(42.1%)重复注药后好转。9例患者(47.4%)角膜基质注药后出院时视力明显提高,17例患者(89.5%)出院时角膜浸润面积减少,10例患者(83.3%)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66.7%)角膜内皮斑显著减少。术后随访6月,未发现继发性眼内炎和青光眼等。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安全有效,短期内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基质内注射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知母多酚(TPAA)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知母多酚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和对体外糖基化修饰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知母多酚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棕榈酸对血管内皮的破坏作用,抑制体外糖基化蛋白的生成。

  • 标签: 知母多酚 内皮保护 晚期糖基化产物
  • 简介: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缓慢,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其有增多的趋势。由于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数病情严重,治疗困难,已成为当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之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所谓“匐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真菌感染引起。在发病上,南方多于北方;夏季农忙季节发病率高。在年龄与职业上,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氟康唑 细菌性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50例角膜炎病人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病采用拔云散,观察组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不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对角膜炎患者进行贝复舒滴眼液与拔云散,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贝复舒滴眼液 角膜炎 并发症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肺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 标签: 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支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于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入选72例冠脉造影患者,48例患者行冠脉内单支架置入术,随机分为紫杉醇药物支架组(PES组)和金属裸支架组(BMS组)各24例,2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术后1d、术后6个月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冠脉支架置入患者,通过冠脉内灌注乙酰胆碱(Ach)、硝酸甘油,利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PCI)病人中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vs11.4%±4.2%,P〈0.01),NMD两组无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FMD明显低于术后1d(4.6%±2.3%vs8.7±2.9%,P〈0.05),BMS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dFMD无差别(7.8%±3.4%vs8.5%±4.6%,P〉0.05)。术后6个月PES组FMD功能低于BMS组(4.6%±2.3%vs7.8±3.4%,P〈0.01),NMD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术后即刻(-32%±3%vs-8%±2%,P〈0.01),BM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别(-6%±3%vs-4%±2%,P〉0.05)。术后6个月PES组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BMS组(-32%±3%vs-6%±3%,P〈0.01),两组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无差别(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支架置入后6个月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

  • 标签: 紫杉醇药物支架 金属裸支架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 简介:补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天然防御、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在诸多病理生理情况下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尤其是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在一系列疾病和病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构成血液天然屏障的血管内皮细胞则不可避免地成为补体激活的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因此,

  • 标签: 补体旁路 内皮细胞活化 旁路激活 干预 血管内皮细胞 过度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