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病例:患者庞×,女性,28岁。1993年4月24日急诊入院。主因服安定药物80余片(总量约200mg),昏迷10小时,被送入医院抢救。入院后经输液、能量合剂、激素、美解眼等药物应用,于入院后第三天神志开始恢复,但仍处于嗜睡状态。中间有短暂清醒期,时间为5-10分钟不等。醒后即诉双眼睁不开,有电弧光样刺激疼痛感,看不到东西。于入院后第五天请眼科会诊。查:患者呈嗜睡状态,呼之不醒·头颅五官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改变,全身肌肉松弛无张力。颈软,霍夫曼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跟腱反射减弱。眼科情况:双眼上睑无力,不能自行睁眼,撑开上睑查,双眼视力黑蒙(清醒时查),眼球固定,呈向上凝视状。球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圆形,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眼底未见异常。于病人眼前突然出现物体,不引起瞬目反射。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诊断为药物中毒性“皮质盲”。治疗:立即给予加大液体量静点,每日约4000-5000ml,继续使用能量合剂、维生素类、激素、血管扩张等药物。并加用硝酸士的宁注射液2mg,行头针枕部视区穴
简介:患者:女性,53岁.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第5天,病情平稳,一般情况及精神欠佳,神清合作.晚上11:00患者诉入睡困难,遵医嘱给咪唑安定5mg肌肉注射.11:20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双上肢无目的挥动等精神错乱现象.且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自主呼吸浅快.心率140~160次/min,窦性心率,节律整齐;血压120~140/80~100mmHg;呼吸28~34次/min.紧急通知医生,给面罩中等流量吸氧,床旁守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凌晨3:00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呼吸、心率、血压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心率80~120次/min,血压90~110/50~80mmHg.呼吸20~24次/min.术后第12天,患者因呼吸衰竭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遵医嘱给吗啡+咪唑安定2~4mg/h持续静脉泵入镇静.用药期间患者除嗜睡外无特殊情况,因此未重视首次咪唑安定所致的精神障碍症状.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咪唑安定用于辅助区域麻醉的适宜镇静深度及用量,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用药剂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区域麻醉患者 135 例, 随机将其 分成 1 组、 2 组、 3 组,每组各有患者 45 例。分别在麻醉后应用咪唑安定使 OAA/S 镇静深度达到Ⅳ、Ⅲ、Ⅱ级,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烦躁发生率、遗忘率以及药物平均用量。结果 与 3 组比较, 1 组患者 SpO 2 下降、完全遗忘、烦躁以及咪唑安定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 组与 2 组比较, SpO 2 下降、完全遗忘以及烦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 组咪唑安定用量明显低于 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组 MAP 下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区域麻醉时辅助应用咪唑安定达到的适宜镇静深度应为 OAA/SⅢ级,用量建议为 (0. 055±0. 032)mg/kg。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口服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出现麻醉时间及效果。方法:选择70例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I组(40例)和Ⅱ组(30例),I组术前口服氯胺酮(10mg/kg体重)和咪唑安定(0.5mg/kg体重)混合液,Ⅱ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结果:I组92.5%患儿配合,与Ⅱ组(23.03%)有显著性差异(P<0.01),I组92.5%患儿易与父母分离,与Ⅱ组(96.67%)无明显差异(P>0.05),I组90%患儿静脉穿刺时合作安静,与Ⅱ组(96.67%)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10min,与父母分离时,麻醉诱导前HR,RR及SpO2均稳定正常,I组用药后10min,10%的患儿唾液分泌增加,与II组4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后II组有3%(10%)患儿出现呕吐反应,结论:表明小儿术前口服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镇静和镇痛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利于进一步的麻醉准备及实施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