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蝶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对视神经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病区收治68例单侧视神经损伤的病人,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17-58岁,所有病例均行经鼻蝶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手术时间为伤后24h至47d。术前眼球活动障碍5例,患侧眼屈光间质、眼底及对侧眼视力均正常。术前CT见额眶骨骨折63例,未见明显骨折5例,筛窦纸板骨折59例,视神经骨管骨折31例,筛窦积血57例,窦积血29例。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本组68例病人中56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2例12眼无效。5例术前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术后3例眼球运动恢复正常。结论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手术,具有入路短,微创,康复快的特点。而且,由于重力作用,视神经减压后会自然下垂,减压效果远远大于其他手术入路。术中还可以发现影像及其他检查未明确的骨折。总之,内窥镜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有其独特的优点。
简介:斜坡部脑脊液界漏较少见,普通方法修补较困难。我院今年收治1例床突一斜坡部缺损所致脑脊液鼻漏的病人,采用经鼻蝶入路进行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女性,53岁,于10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受伤数天后界流清水样物,持续约一周左右,未经治疗自愈。其后病人偶感头痛,并长期低热(37.4℃左右),于1999年7月开始再次出现异流清水样物的症状。在外院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提示蝶窦后壁斜坡处缺损,蝶窦积液(图1,2)。转至我院后,遂在全麻下经口鼻蝶人路常规显微显露蝶窦底,进入蝶窦后,见其内有浅黄色积液,粘膜与蝶窦壁粘连且较薄,用垂体刮匙尽量刮除,在蝶鞍后壁与斜坡交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2月,应用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手术治疗92例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Knosp分级患者的垂体瘤切除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型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缓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全切者69例,近全切患者17例,次全切患者5例,部分切除患者1例;Knosp分级0~2级垂体瘤患者的全切率(90.5%)明显高于Knosp分级3~4级患者(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nosp分级0~2级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4级患者;Knosp分级0~2级和3~4级功能型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激素水平总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对于Knosp分级0~2级的患者。
简介: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胜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人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人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鼻、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倒,女5倒,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倒,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倒,巨细胞瘤1倒,鳞癌1例。肿瘤侵人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倒、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陈者7例,近全切脒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人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规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漓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简介:目的观测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蝶窦、筛窦、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经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入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经鼻入路切除钩突,经筛窦和颅前窝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前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经鼻入路颅前窝手术是治疗颅前窝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病例165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114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简介:目的通过经鼻蝶窦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经蝶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已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腔分为中间腔、旁中间腔及外侧腔5部分.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结论内窥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可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下经鼻入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