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肝癌模型,观察GFP蛋白在诱癌过程中荧光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四氯化碳(CCk,乙醇/DENA诱导肝癌共20周,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均为GFP转基因小鼠。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的变化;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病理组织学;第4、12、16周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冷冻切片观察荧光表达,并以石蜡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第20周时处死小鼠取其肝肿物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肿瘤细胞中荧光表达和分布。结果实验组GFP转基因小鼠死亡15只,死亡率30%(15/50)。对照组10只小鼠未发生死亡。GFP转基因小鼠在诱癌的第4、12、16、20周依次出现肝炎,肝硬化、癌前病变和癌变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诱癌开始前、第4周、第12周和第16周肝脏组织的冷冻切片有GFP蛋白的表达,诱癌第20周肝肿物原代培养中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GFP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可动态观察肝癌细胞中GFP蛋白的表达。
简介: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PET)对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随访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肺癌患者18F-FDGPET显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V)均以2.5界定为肺癌病灶.结果PET用于肺癌临床:①敏感性92.8%;②特异性89.3%;③对肺癌诊断的准确率91.O%;④假阳性率5.4%,假阴性率3.6%;⑤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稍高于CT,分别为85.0%和70.0%;⑥PET在评价传统的三维定位适形放射治疗及局部病灶消融疗法的疗效以及随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18F-FDGPET可用于肺癌的诊断、分期、评价疗效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