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估DAP肾肿瘤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1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由5名泌尿外科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采用DAP系统独立进行评分,其中2名住院医师间隔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分别应用Kappa和Kendalltau-b分析法评估同一评分者和2名评分者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一致性,ICC检验分析不同资历医师的一致性。结果同一评分者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appa值分别为0.889、0.817、0.787、0.693和0.897、0.834、0.830、0.708。2名评分者之间DAP各参数及总分的Ken—dalltau—b值分别为0.896、0.832、0.847、0.832。Bland—Altman图显示,D、A、P参数均有超过90%的位点在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高年资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较低年资医师高。结论DAP肾肿瘤评分系统在同一评分者及不同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简介:RaufS等人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有关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项研究[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471-2477]。该研究采用DNA修饰的玻璃样炭电极以及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加以测定。通过测定不同电位时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与DNA的相互作用来阐明二者的结合机制,以鸟嘌呤氧化峰面积或蜂曲线的下降程度作为0.2M乙酰缓冲(pH5)体系中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指示。所得的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01±0.05)×10^5和(1.97±0.01)×10^5M^-1。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伴TCC功能不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尿激酶传统封管组(n=10)和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组(n=10)。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速度、透析充分性、一个月内TCC功能不良的发生频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尿激酶传统封管组及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速度显著增加,透析充分性更高,一个月内发生导管功能不良的频数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激酶传统封管组相比,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组患者在透析时血流速度,透析充分性方面显著提升,1个月内TCC发生功能不良的频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可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TCC功能不良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邯郸地区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随腹膜透析时间延长,应用生理钙透析液(DianealPD4)对其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首次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并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治疗大于12个月的77例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应用生理钙透析液(钙浓度为1.25mmol/L)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并配合口服碳酸钙及骨化三醇条件下,观察透析后3、6、12个月血钙、血磷、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血白蛋白、总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分析透析前后校正血钙、血磷、iPTH、ALP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使用生理钙透析液有无低血压、抽搐、不宁腿、瘙痒等不适。结果患者血钙、磷、尿素、肌酐、尿酸、白蛋白、血红蛋白在生理钙透析液透析后3、6、12个月与透析初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后3、6、12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PTH在腹透开始后逐渐上升,但在透析后3、6个月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12个月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LP和总白蛋白水平在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邯郸地区应用生理钙透析液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在配合口服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制剂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从而防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肾性骨病的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和29例采用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激素非依赖或疾病进展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进展至终点时间,生活质量评价以量表EORTCQLQC30及子量表QLQPR25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持续内分泌治疗组平均治疗期20.4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5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第一周期,平均治疗9.7个月,间歇8.7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6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平均进展时间为26.6个月,持续内分泌治疗组为22.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症状等方面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对比持续治疗在延迟疾病进展至激素非依赖时间上没有益处,但能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在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两组比较无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肾功能评估方法的相对准确性,寻求更为简便、快捷的肾功能评估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CKD)患者80例,分别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检测患者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根据SCr分别用Cock-croft-Gault(C-G)方程和简化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eGFR1、eGFR2)。按GFR值将患者分为4组,即A组:CKD1期;B组:CKD2期;C组:CKD3期;D组:CKD4期;排除CKD5期的患者。观察所有和各组患者eGFR1、eGFR2、SCr、CysC与GFR的相关性。结果总样本中,eGFR1、eGFR2与GFR呈正相关,SCr、CysC与GFR呈负相关(P〈0.01)。在各组中,A组:eGFR1、eGFR2、SCr与GFR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B、C、D组中eGFR1、eGFR2与GFR呈正相关(P〈0.01),SCr与GFR呈负相关(P〈0.05);CysC在A、B、C、D各组中均与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CKD2、3、4期患者eGFR1、eGFR2、SCr与GFR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论何期CKD患者,CysC均能准确反映其肾功能状况,且更加简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