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脉动脉介入性诊疗的并发症及术后舒适度。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2010年7月完成的68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分为桡/尺动脉(380例)和动脉途径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技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诊疗,动脉径路组在穿刺处血肿发生率7.0%,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79%,P<0.01;因尿潴留需要导尿动脉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026,P<0.01;桡/尺动脉途径术后病人护理简单,并发症较少,病人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动脉途径组,使用镇痛剂动脉组发生率17.3%,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78%,P<0.01。结论桡/尺动脉动脉途径进行诊疗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病人舒适度增加,是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的良好途径。

  • 标签: 股动脉 桡/尺动脉 介入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4例动脉冠心痛介入诊疗的优势,将更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方法通过做好术前患者的评估与准备、心理干预;中默契配合医生,保障桡动脉穿刺、置管、手术及拔管等各项操作顺利进行;术后24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伤口、手部及肢,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人工血管搭桥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分析11例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患者行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手术准备和护理、中的良好配合与护理,以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腘动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飞速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能力,对病人加强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杜绝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方法立即停止活动,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争强战胜疾病的信心,B超下加压包扎,密切观察血肿的变化。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假性动脉瘤病人均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右桡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4年以来,左右桡尺动脉途径共完成冠脉介入手术2516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冠脉及桡尺动脉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均测试双手Allen试验及反向Allen试验,采用日本Teromo公司的穿刺穿刺,TR-Band止血气囊包扎止血。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曝光时间、血管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术前测试左右手的Allen试验和反Allen试验,左右桡尺动脉,四条血管入路,大大增加了介入医生的选择余地,同样能减少出血和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完成介入治疗。

  • 标签: 左右 桡尺动脉 冠脉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皮肺结节穿刺活检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CT引导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结果16例术后均诉术前疼痛,其中气胸2例,出血4例,胸膜反应2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16例患者并发症均消失。结论CT引导皮肺结节穿刺活检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护理应充分掌握其临床表现,采取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并发症 活组织检查 肺肿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皮肺穿活检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6例行CT引导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实施术前整体护理,结合本组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措施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6例术后除区疼痛外,共8例产生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并发症产生原因涉及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护理不完善是其中原因之一。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T引导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并发症 活组织检查 肺肿瘤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损伤的发生率、形成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7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观察其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形成,分析血肿形成原因,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5.4%,发生血肿主要原因与操作不当、局部压迫止血时间不够和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有关,发生血肿的病人经过有效护理血肿均能良好吸收。结论按照穿刺部位血肿的形成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血肿的发生率,降低介入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介入术 股动脉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浅表肿物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将106例浅表肿物患者分为造影组及常规组,造影组47例接受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常规组59例接受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为参照,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差异。结果造影组及常规组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95.74%、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浅表肿物穿刺活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盲探法与超声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区别。方法将60例需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的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的穿刺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穿刺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实施规范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B超定位下针对157例皮肾穿刺活检患者进行规范性护理。结果157例肾穿刺率100%,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实施规范化护理可以提高肾穿刺的成功率,减少肾穿刺活检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肾穿刺活检术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置管硬化治疗精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3例病人会阴超声定位穿刺置管硬化治疗精囊囊肿。结果随访5-7年,病人症状体征消失,复查B超及经直肠超声未发现精囊囊肿复发。结论会阴超声定位穿刺置管硬化,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可广泛用于精囊囊肿的治疗,对较大的精囊囊肿尤为适用。

  • 标签: 穿刺置管硬化 精囊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蘸取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在预防静脉置管穿刺点渗血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行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给予蘸取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外敷穿刺点;对照组给予沙袋外压穿刺点,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蘸取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置管后穿刺点的渗血,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股静脉置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前列腺电切的体位护理方法。方法术前采用体位训练,中麻醉侧卧位予以心理护理,截石位予啫哩垫保护下肢,术后平卧位,保存管道通畅。结果合理舒适的体位摆放,减轻了体位护理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对血管神经的压迫、损害,无1例发生因体位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适当的体位在尿道前列腺电切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扩张气管切开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采用皮扩张气管切开,另26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比较皮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结果PDT组的操作时间、切口大小、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扩张气管切开较传统气管切开是一种更快捷有效、准确性更高、并发症更少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