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曾对210例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术后病人施行硬膜外腔吗啡PCEA和间断给药术后镇痛治疗,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腔麻醉 术后镇痛 镇痛效果 吗啡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於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75名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和瑞芬太尼R1组及R2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依托咪酯0.3mg/ks、维库溴铵0.1mg/kg和芬太尼2μg/kg,气管内快速插管.麻醉维持均吸入66%N2O—33%O2及0.6%-L2%异氟烷(0.5—1.2MAC),同时在丙泊酚2mg/(kg·h)泵注中,F组加用芬太尼1μg/(kg·h),R1组加用瑞芬太尼5μg/(kg·h),R2组加用瑞芬太尼10μg/(kg·h).分别观察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内固定、减压、停静脉药泵注6个时点的血压、心率、MAC、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频率和呼气末CO2分压;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VAS评分;苏醒期间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的起效、清除、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情况优於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的作用效果也不同。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脊柱手术的静吸复合全麻中。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吸复合全麻
  • 简介: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氯普鲁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复合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哌啶衍生物,属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起效迅速、在体内1min左右即达到血-脑平衡等特点。静脉输注的镇痛作用满意,停药后10min内自主呼吸可基本恢复。瑞芬太尼与各种麻醉药能产生协同作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利于麻醉浓度的调整,便于神经外科医师评估颅脑手术后的病情。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液 颅脑手术 维持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芬太尼 咪唑安定 术后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乳癌根治术常在高位硬膜外阻滞下进行,由于穿刺点较高,用药量往往偏少,容易出现阻滞平面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特别在手术操作锁骨下区及清扫腋窝淋巴结时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主诉,需加用辅助药才能顺利成手术,由此可能带来呼吸循环抑制的顾虑。全麻用于乳癌根治手术,止痛虽完善,但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常较明显,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对心脑血管患者可能造成危害。为此,作者对5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在选用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基础上,再复合以喉罩通气全麻,经50例实践体会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乳癌根治术 喉罩通气 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 乳癌根治手术 手术操作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斜视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术野出血、眼肌松驰及麻醉苏醒情况。方法:选择45例ASAⅠ级择期斜视手术儿童,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分次重复流向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Ⅲ组微泵输注异丙酚复合单次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MAP、HR、RR、SpO2,观察异丙酚首次剂量后下颌松驰呼吸抑制例数;眼肌松驰评级;手术中止血棉签应用数量;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试验组各时点MAP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3min时点显著性增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3min时点,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快(P<0.0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眼肌松驰评级高(P<0.05);止血棉签数量少(P<0.05);意识恢复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Ⅲ组比Ⅱ组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三组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均较平衡,Ⅱ、Ⅲ组的术野渗血少,眼肌松驰好,利于手术操作,麻醉苏醒快,采用微泵输注异丙酚的效果更好。

  • 标签: 儿童 斜视手术 异丙酚 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法
  • 简介: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孕妇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复合宫颈局麻,探索HANS是否能增强宫颈局麻的镇痛效果;能否有效抑制人工流产综合征,藉以确定该法能否成为常规的麻醉方法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I组(HANS+局麻组)、Ⅱ组(HANS组)、Ⅲ组(局麻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又分为有分娩史组与无分娩史组。HANS组电极分别放于足三里/阴陵泉和合谷/劳宫穴两封穴位,采用DD波、等幅同步刺激,电流强度10~35mA。Ⅰ、Ⅱ组均用HANS诱导30min,后Ⅰ组以1%利多卡因5ml施行宫颈浸润麻醉。对照组和局麻组于术前30min同样依Ⅰ组选穴放置两对电极,但不予通电,藉以作为对照。结果:HANS复合宫颈局麻的缜痛效果明显较单纯HANS者为强,也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宫颈局麻法;其按宫颈镇痛有效率高达96%,吸宫无不适率为90%,与其它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少,术中循环稳定,人流综合征基本消除。结论:HANS复合宫颈局麻能有效抑制人工流产术疼痛及人流综合征,效果确切。未分娩妇的扩宫颈无痛率明显高于分娩妇,扩宫颈率与镇痛方法无关。分娩妇与未分娩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VAS评分无差异。

  • 标签: 局部麻醉 人工流产术 镇痛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人工流产综合征
  • 简介:1.1资料与方法选择60例门诊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n=30)和咪唑安定-氯胺酮组(M—K组,n=30)。手术时间短于1h者列为短小手术;长于1小时者列为非短小手术,见表1。开放上肢静脉通路两条,常规面罩吸氧4L/min。

  • 标签: 氯胺酮复合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 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 短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