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bonelymphoma,PLB)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LB患者的X线、CT、MⅪ表现。结果23例PLB单发,分别位于股骨6例、髂骨9例、眩骨2例、胫骨2例、颞骨1例,耻骨支1例,椎体2例;3例PLB多发,1例同时累及双侧髂骨、一侧骶骨;l例股骨、胸椎及附件、肋骨同时累及;另外1例同时累及双侧股骨远端。26例患者中溶骨型17例,混合型6例,硬化型3例,病变M对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等高信号,肿瘤可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PLB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单骨、多骨发生且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影像方法在PLB诊断和预后评估上有着重要价值。
简介:众所周知,过去被认为是老年人多发的颈椎病,近年来不仅老年人多见,而且年轻人也容易发病,甚至某个中学竞有20%以上中学生患颈椎病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1.当今生活方式的转变,参与电脑与网络活动者日益增多,尤其是年青的白领和学生们;加之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驾车族的增加等,均易因为长时间屈颈和颈部外伤而诱发或加剧颈椎病的发生。2.由于城镇人口的大量流人,原有的体力劳动人群逐渐转向知识型或半知识型发展者增多,以致伏案工作和/或接受冉教育者成倍增加,工作时间大大超过人体的正常代偿机能,从而成为颈椎退变多发的另一重要因素。3.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措施不当有关,实践证明,伏案一天后,再去做过多、过度的颈部体操和练功不仅无助于颈部保健,反会促使和加剧颈椎的退变。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炎症特征,为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支气管扩张患者48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n=306)和非老年组(n=181),比较2组患者临床、检验、肺功能及影像检查资料及诱导痰、外周血CRP、PCT及IL-17等水平。结果老年组相较非老年组病程长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发热、胸痛、气喘发生率及SGQR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肺过度充气、透光度增高、肺大疱和肺气肿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1),FEV1%pred值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诱导痰IL-17及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可发生于各年龄,老年患者相比非老年患者临床症状重、炎症指标高、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差。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老年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行择期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年龄≥65岁,术后入SICU。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以0.2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2h。对照组以0.02mg·kg^-1·h^-1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咪唑安定12h。观察入SICU即刻(T1)、入SICU后12h(T2)、24h(T3)、48h(T4)和72h(T5)各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发生率及患者SICU住院天数。结果T2时间点,2组心率分别为(67.58±1.53)、(79.37±2.0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3时间点,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3例(9.09%)、4例(12.1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0例(33.33%)、12例(4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间点,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9例(27.27%)、4例(12.1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1例(36.67%)、5例(16.67%),2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CU老年头颈部肿瘤患者,以0.2μ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不产生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年者的生存率、死因、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与受伤前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651例,发现:(1)总体发病平均年龄为(76.90±9.05)岁,男女比例为1:2.72,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413,P=0.158);(2)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组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伴发疾病越多的组别内采用手术治疗者比例越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延长;(4)骨折多发生于冬季(25.79%);(5)致伤原因以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为居家(60.48%);(6)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肱骨骨折相反;腕骨骨折累及两侧比例相同,胸椎椎体骨折则以T12和T11为主,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与L2;(7)髋部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最明显,其三年内死亡率高于其他各组;(8)骨折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首位;(9)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再发率最高。结论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且多数累及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对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危害最大、三年内死亡率最高;肺部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伴发疾病越多则接受手术机会�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一种疾病形式.在美国大约有4百万人口受此病捆扰,而在逐步走向老龄化的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10%;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高达30%.AD起病隐匿,表现为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性死亡造成记忆、语言等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带来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病理上以细胞外老年斑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AD通常为散发,只有5%~10%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这也为生物学标记物的寻找带来难度.现在研究认为疾病的进程经历症状前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逐步发展为AD.寻找和开发高敏感、高特异的标记物以求对疾病早期诊断和建立预警机制,从而对疾病实施包括神经保护治疗在内的早期干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见图1).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专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CK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与CKD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结果CKDⅠ~Ⅴ期患者共129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72例。CKD主要并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69.0%)、贫血(44.2%)、高血脂(43.4%)、心脏疾病(41.9%)、糖尿病(30.2%)等。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降低和高血压为CKD并发CVD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血脂、年龄增加皆为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GFR水平降低、高血压、CRP水平升高、高血脂、年龄增加为CKD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现CKD并发症和严重程度,重视各种危险因素对CVD和CKD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与放射性肺炎可能相关的放疗剂量体积参数与血液学指标,以期获得具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参数用以指导预防性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胸部放射治疗且年龄〉60岁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物理计划和随访资料。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记录放疗后6个月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统计学分析多种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回顾性分析患者80例,放疗结束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22例(27.5%)。单因素分析显示≥2级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V10、V20、V30、MLD、D-二聚体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1、0.000、0.008、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20、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是放射性肺炎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2)。结论通过限制V20有助于控制老年胸部放疗患者的急性期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而血浆D-二聚体对于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通过密切检测D-二聚体浓度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麻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S)水平变化;分析TAS相关因素;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TAS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男性患者100例,年龄69~92岁,平均(83.3±6.2)岁,分为非高血压组(n=37)和高血压组(n=63),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榆测其血浆TAS,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脂、血尿酸、转铁蛋白等,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结果高血压组患者TAS值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8±0.058mmol/L与1.094±0.048mmol/L,P=0.045).单变量分析显示:TAS与尿微量白蛋白(r=-0.311,P=0.014)、血尿酸(r=-0.399.P=0.001),超敏CRP(hsCRP)(r=-0.269,P=0.011)呈负相关;校年龄以后作偏相关分析提示TAS与hsCRP(r=-0.334,P=0.02)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TAS降低,且与超敏CRP有一定相关性,通过TAS来评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