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自从1989年choo等首先建立了血清抗-HCV特异性检测方法以来,仅短短几年,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展。经基因序列分析,根据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区分HCV的不同基因型。为了解哈尔滨地区的HCV基因型,我们对115份HCVRNA阳性血清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兹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哈尔滨地区 RNA基因 抗-HCV阳性 HCV基因型 基因序列分析 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构建以大鼠CTGF和TIMP-1基因为靶点的双重RNA干扰表达载体质粒,以检测其转染肝星状细胞的效率.方法筛选出对CTGF和TIMP-1基因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各设计1对含有短发夹结构的RNA干扰靶点序列,分别克隆到质粒载体psiRNA-DUO-GFPzeo,构建含目的靶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载体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含有CTGF和TIMP-1),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结果酶切与测序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成功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psiRNA-GFP-CTGF、psiRNA-GFP-TIMP-1和psiRNA-GFP-Com转染肝星状细胞,在24小时,空质粒组、CTGF组、TIMP-1组和CTGF+TIMP-1组转染效率分别为15±2%、13±1%、15±1%和14±2%,均低于质粒psiRNA-GFP-Com转染组(Com组,20±2%,P〈0.05);在48小时,空质粒组、CTGF组、TIMP-1组和CTGF+TIMP-1组转染效率分别为10±2%、9±1%、8±2%和10±1%,均低于Com组的15±2%(P〈0.05).结论成功构建靶向大鼠CTGF和TIMP-1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的双重RNA干扰表达质粒,能转染至肝星状细胞,并且psiRNA-GFP-Com转染效率最高.

  • 标签: 肝纤维化 RNA干扰 质粒载体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肝星状细胞
  • 简介: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的主要作用为保护端粒和调节端粒长度。目的:探讨hPOT1在人胃癌细胞中对端粒长度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hPOT1的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端粒长度,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结果:以RNAi技术抑制hPOT1表达后,BGC-823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反映端粒相对长度的T/S值显著小于亲本BGC-823细胞组和阴性对照组(1.383±0.091对2.758±0.647和3.043±0.548,P〈0.05),亲本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hPOT1RNAi组细胞hTERT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结论:在人胃癌细胞中,hPOT1能正性调节端粒长度;在hPOT1下调引起端粒缩短的环节中,hTERT表达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端粒保护蛋白1 RNA 小分子干扰 端粒长度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系
  • 简介:瞄准:由transfecting观察肝炎B复制和表示的抑制基于向量的干扰RNA(siRNA)pGenesil-HBVX指向HBVX基因区域进HepG2.2.15房间。方法:pGenesil-HBVX被构造并且transfected进经由lipofection的HepG2.2.15房间。HBV抗原分泌物被决定在由解决时间的immunofluorometric试金(TRFIA)的transfection以后的24,48,和72h。HBV复制被荧光检验细胞质的病毒的蛋白质的量的PCR,和表示被免疫组织化学决定。结果:进上层清液的HBsAg和HBeAg的分泌物被发现被28.5%和32.2%禁止(P<0.01),并且在38.67%(P<0.05)并且42.86%(P<0.01)在在pGenesil-HBVXtransfection以后的48h和72h分别地。为细胞质的HBsAg染色的Immunohistochemical在HepG2.2.15房间显示出类似的衰落在transfection以后的48h。在文化上层清液以内的HBV染色体的数字显著地也被减少48h和由荧光PCR确定了的72hpost-transfection(P<0.05)。结论:在HepG2.2.15房间,HBV复制和表示被指向编码区域的HBVX的基于向量的siRNApGenesil-HBVX禁止。

  • 标签: 乙型病毒肝炎 病毒复制 治疗 临床
  • 简介:酒精性肝硬变(AC)常伴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干扰素(IFN)和可溶性干扰素受体(sIFNR)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调理素。为了进一步弄清IFN和sIFNR与AC之间的关系,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32例AC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IFN和sIFNR水平。结果发现AC组α-IFN,γ-IFN和sIFNR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5和<0.05),但其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AC患者存在血清α-IFN、γ-IFN和sIFNR的改变。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变 干扰素 可溶性干扰素受体
  • 简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25%并且是各种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的组织嗜性仍有争议,进入细胞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最近研究发现,一种膜表面粘附分子CB81能与HCV的包膜蛋白结合,可能与HCV感染靶细胞有关。现将有关CD81结构与功能以及在HC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CD81分子 B细胞活化 T细胞 HCV感染 发病机制 粘附分子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不同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α-2b干扰素、B组给予α-2b干扰素和C组给予α-1b干扰素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在疗程结束后,A组、B组和C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68.3%、68.3%和65.0%;HBeAg转阴率分别为70.0%、71.7%和66.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3.3%、73.3%和70.0%;三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费用分别为13680元、12240元和14040元(P〉0.05);但是,B组常见副反应明显重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常用国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相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治疗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c-mybantisenseRNAoncellproliferationandtheexpressionofc-myb,TGF-β1andα1-Ⅰcollageninculturedhepaticstellatecells(HSC)fromrats.METHODS:Recombinantretroviralvectorofc-mybantisensegene(pDOR-myb)wasconstructed,andthentransfectedintoretroviralpackagecelllinePA317bymeansofDOTAP.ThepseudovirusesproducedfromtheresistantPA317cellswereselectedwithG418toinfectHSCsisolatedfromratlivers.Thecellproliferationwasmeasuredby3-[4,5-Dimethylthiazolzyl]-2,5-diphenyltetrazo-diumbromide(MTT)method.Theexpressionofc-myb,α1-ⅠcollagenandTGF-β1rnRNA,andc-mybproteininHSCswasdetectedwithsemi-quantitivereversetranse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andWestern-blotrespectively.RESULTS:HSCsfromratswereisolatedsuccessfullywiththeviability>98%.InthepDOR-mybinfectedHSCs,thecmybproteinexpression,cellproliferation,andα1-ⅠcollagenandTGF-β1mRNAexpressionwererepressedsignificantlycomparedwiththeircorrespondingcontrolgroups(P<0.01).CONCLUSION:c-mybplaysakeyroleinactivationandproliferationofHSC.c-mybantisenseRNAcaninhibitcellproliferation,α1-ⅠcollagenandTGF-β1mRNAexpression,suggestingthatinhibitionofc-mybgeneexpressionmightbeapotentialwayforthetreatmentofliverfibrosis.

  • 标签: 影响作用 C-MYB 反感觉RNA TGF-Β1 α1-Ⅰ 胶原质表达
  • 简介: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DNA和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标签: Α-干扰素 药物治疗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应用α-干扰素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α-干扰素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半年,观察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出现流感样症状82.5%,外周血白细胞减少27,8%,精神异常11.9%,消化道症状3.9%,皮肤反应3.2%,肾损害0.8%。结论α-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标签: 乙型肝炎 Α-干扰素 不良反应
  • 简介: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区的检测情况,我们利用1990年和现年收集各47例和57例HBsAg携带者的冻存血清及15例静脉吸毒人员的血清进行HGVNS3区RT-PCR检测,NS3区阳性者再以5′NCR区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吸毒人员 肝炎病毒 感染者 乙型 5’NCR 序列分析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与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
  • 简介:背景:近年胃癌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UG1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对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对0.3087±0.0252,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对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中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D1途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的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应用干扰素-α1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临床 干扰素治疗
  • 简介: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者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50例HBV携带者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

  • 标签: 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CVRNA含量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以探讨HCV感染者PBMC中HCVRNA水平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128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CVRBA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CD3+、CD4+、CD8+、CD4+/CD8+.结果PBMC内HCV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比较,前者CD32+、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大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侵染PBMC后可加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丙型肝炎患者 机体免疫功能 HCV 相关性研究 RNA检测
  • 简介:目的构建HCV感染相关干扰素IFNL4蛋白融合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后进行初步纯化鉴定。方法采用PCR法从含人IFNL4基因序列的质粒pFC14A-p179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将其定向连接到pcDNA3.1-His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以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培养72h后裂解细胞,采用抗His-Tag抗体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FNL4-His,转染后经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20kDa位置有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目的蛋白相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HCV感染相关IFNL4与His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鉴定其工作良好,为后续对干扰素在HCV感染及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λ4 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体外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γ-干扰素(γ-IFN)对胃结肠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胃结肠癌术后病例随机分为3组,A、B为不同剂量治疗组,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免疫学指标,观察比较CD3^+、CD4^+、CD8^+、NK、ILγ-变化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B组自身比较,在应用γ-IFN前后CD4^+、NK、IL-2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A、B间组间比较各项指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B组与对照组C组间比较应用γ-IFN后CD4^+、NK、IL-2明显增高;对照组C在同期其各项指标都显示降低趋势。治疗B组毒副作用发生较A组明显增高。结论小剂量持续应用γ-IFN能有效提高胃结肠癌术后病人的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 标签: Γ-IFN 胃结肠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素α-2b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25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中84例接受干扰素α-2b再治疗、5Mu/d,1月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21例继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0例接受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YMDD变异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干扰素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4%和40.5%;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为19.0%和9.5%,护肝治疗组均为5.0%,干扰素组与其他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36个月随访结束时,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和保守治疗组的综合应答率分别为17.8%、9.5%、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拉米夫定组YMDD变异达76.2%,而另两组YMDD变异分别为3.6%和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仍可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远期疗效较差.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V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同时予以αlb-干扰素5MU/d,肌肉注射,两周后改为隔日一次,疗程1年;对照组20例,单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年。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HBVYMDD变异率分别为15.0%和30.0%(P〈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和35.0%(P〉0.05)。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但可降低YMDD变异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干扰素 YMDD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