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临床表现特点及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5~2000年收治的年龄70岁以上23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老年胃癌发病较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消瘦、食欲下降、贫血等。多数病人合并有重要器官的慢性病变。手术证实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166例,切除率为69.7%,其中根治性切除107例,64.5%;姑息性切除59例,35.5%。切除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2.6%,根治性切除达53.7%。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0.8个月。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结论老年胃癌由于发病隐匿多为晚期,应提高早期诊断率。要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大多能耐受手术。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GEF-H1能激活Rho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迁移等密切相关。目的:构建人pEGFP-GEF-H1载体并稳定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检测GEF-H1表达。方法:在线合成引物软件设计人GEF-H1基因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EGFP-GEF-H1,并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以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作为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GEF-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人pEGFP-GEF-H1载体,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转染重组质粒pEGFP-GEF-H1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GEF-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了人pEGFP-GEF-H1载体,且转染结肠癌HCT116细胞后高表达GEF-H1,为进一步探讨结肠癌与GEF-H1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经口胃镜检查、经鼻胃镜检查各300例,记录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耐受情况,综合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95.67%(287/300)的患者感到鼻腔不适,4.33%(13/300)感到疼痛,但可以耐受。2.67%(8/300)患者出现鼻出血,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中l例出现鼻出血,95%(285/300)的接受过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愿意接受再一次检查,对于曾做过常规胃镜现在做过经鼻胃镜的患者更愿意选择经鼻检查。经鼻检查前平均心率为88.1次/min术中增加至90次/min,术后约5min即恢复至原来的水平:鼻检查时收缩压平均为(118.64±15.57)mmHg,与经121检查时(144.21±20.51)mmHg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普通内镜检查时末梢血氧饱和度平均可降低3%,为96.66%±2.61%,经鼻内镜检查为98.51%±1.62%.几乎不受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成功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其中1例为脑梗塞无法吞咽患者.1例为心梗并心功能衰竭并上呼吸机患者。均成功放置到屈氏韧带以下空肠。结论经鼻胃镜检查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比常规胃镜检查更安全,并可用于放置小肠营养管等特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2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程序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还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O%).进展期胃癌15例(13.O%),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对86.8%,P〉0.0580.O%对66.7%,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