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总结腹部手术后胰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腹部手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有25例根据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2例采用穿刺抽液检测淀粉酶确诊。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5例进行再次手术引流。15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6例采用全静脉营养,6例采用静脉加口服营养治疗。全组病死3例,均为静脉营养组患者。13例带管出院,其中出现假性囊肿再次手术2例,其他11例出院后平均带管时间(9.0±3.2)个月。采用口服、肠内和静脉营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36.3±10.2)d、(57.6±17.3)d和(63.3±33.4)d,相差显著(F=3.49,P=0.049);采用和不采用生长抑素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53.5±20.3)d和(51.5±21.0)d,无显著差异(t=0.207,P=0.838)。结论提高对胰瘘的认识,充分引流以及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胰瘘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人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术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经口人路甲状腺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于精神因素及肠腔消化道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症候群。是消化专科的常见病,而缺乏特效药物。笔者应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30例,并与金双岐、谷维素治疗作对照。中医分型肝郁脾虚治以疏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方用四神丸加味。中药每日一剂,疗程最短30天最长3个月。对照组金双岐3片、谷维素30mg每日三次,四周一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与对照组比P>0.05。体会在辩证论治同时,应予病人心理治疗,解除精神压力。
简介:目的评价贲门失弛缓症在胃镜下气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行X线食道吞钡,常规胃镜检查,并都确诊为功能性贲门失弛缓症。术前流质饮食1天,禁食12小时以上,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安定针)、咽部麻醉。由胃镜活检孔插入导丝,退出胃镜,沿导丝将涂有甘油的球囊。(为低顺应性聚乙烯囊),送入过贲门口处于气囊的中央部。由助手向囊内注气,使囊内压逐渐达到10—15psi,维持1—2分钟,间隔2—3分钟后再扩张,共2—3次;退出胃镜和球囊,再插入胃镜观察扩张出血情况及有无穿孔。并与外科肌切开术作比较,从而得出何者更具优点。结果21例患者中,其中一例因球囊直径选择过小(14mm)而疗效欠佳行第2次扩张后临床症状消失外,其余5例一次既近期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术中轻度恶心和胸痛,术后第1—2天轻度胸痛外,余无不适,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扩张治疗与外科肌切开术均是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外科肌切开术组织创伤大,病人痛苦重,经费开支大,术后胃食管反流等不足之处。结论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气囊扩张术优于外科肌切开术。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简介:国外开展胃旁路术(garstricbypasssurgery,GBP)治疗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已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宝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行GBP治疗T2DM共26例,术后3个月复查血糖,25例血糖正常,治愈率达96.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9例,女17例;中位年龄53岁。病史8-15年,无糖尿病家族史;术前空腹血糖(FPG)(16.5±3.5)mmol/L;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35.6±3.84)kg/m^2;并发症有高血压12例,高血脂16例,皮肤病1例,肾病11例,视网膜病23例,1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简介:体液中的电解质受中枢神经系统多重调节.中枢病变极易并发低钠血症.其所引发的水中毒和继之的脑水肿又会加重脑组织损伤.这种恶性循环增加了治疗矛盾.改变了患者的预后。由于低钠血症成因复杂,表现多样,且在治疗上又常存在相互矛盾.从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将有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为此,本研究对34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何种气管插管方式(经口或经鼻)更适合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5年间175名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年龄在22天~12月之间,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口腔插管组(n=100)和经鼻腔插管组(n=75)。排除标准:21三体综合征患儿;鼻息肉、鼻咽部血管瘤、鼻中隔偏曲患儿;小下颌患儿。统计经口腔插管组和经鼻腔插管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低氧血症、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术中气管导管移位、鼻出血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例数。结果经口腔和经鼻腔气管插管两组病人低氧血症和气管导管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口腔气管插管组诱导期间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和鼻出血发生率较经鼻腔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使用不带套囊气管导管会增加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和术后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机率,且经鼻腔比经口腔发生率更高;经鼻腔插管且使用带套囊气管导管鼻出血机率最高。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更具有优势;如果术后需长时间呼气末正压通气,带套囊气管导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