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使得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在我国呈显著上升趋势。本研究对妇产科护理中的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妇产科病例的大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比较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在产程、并发症率、新生儿健康状况及恢复期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尽管剖宫产程度较短,但相比自然分娩,剖宫产的并发症率较高,而且对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也较大。同时,在产后恢复期,自然分娩相较剖宫产的恢复时间更短,母婴健康状况更好。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没有医学必要性的情况下,鼓励进行自然分娩是更可持续、更健康的选择。同时也建议医疗机构完善产科的管理制度和护理措施,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确保母婴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措施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入院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7月,总计62例皆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前组患者使用基础护理方案,后组患者使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比较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总计6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使用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对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应对其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研究包含48例观察对象,设定研究期起-止范围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筛取,入组后经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每组24例),分别应用饮食护理(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实践应用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测定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脑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饮食护理融入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1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优质护理)和观察组(全程无缝护理)各 58例,就两组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舒适认可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麻醉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无较大差异显示, P> 0.05;实施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舒适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优质护理中可行性较高,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小,且舒适认可度大大提升,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简介: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其应用已涉及口腔医学各个临床专业,“数字化”已成为口腔医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印模方式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口腔护士从事数字化印模技术工作,其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在制作复杂的可摘局部义齿中也获得了更多的参与度,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识别困难、扫描数据分层等问题,尤其在肯氏I类和肯氏II类游离端缺失,以及全口活动义齿修复中表现更为突出,该文介绍了活动义齿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数字化印模技术准确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与常规手术方案对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 TBI)患者的协同效果。方法:以我科80例开展手术治疗的TBI患者随机划分至A组(40例,围术期拟定传统护理计划)及B组(40例,于前者基础上,融入CNP理念),并对比相应数据,明确不同护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所需时间等均较A组患者更短,且神经功能评估结果(NIH Stroke Scale,NIHSS)相对优异(P<0.05)。结论:TBI患者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拟定针对性的CNP模式,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整体预后的有利手段。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系统化康复护理在护理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可行性 进行分析。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在本院当中住院治疗的 46 例精神病患者资料,将研究当中所有的 46 例精神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了对照组( n=23 )和观察组( n=23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MOAS 评分 。
简介:目前,多数医疗单位仍采用汞柱血压计听诊法测血压,并以肱动脉的血压值来代表周边血压值.此法不需高度熟练的操作技术,重复性好,使用工具简单.但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感到在冬春季节用此法测血压时,由于测量部位不易暴露,既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又可因暴露不充分,袖带缠缚部位偏移,影响了测得值的准确性.为了寻求更便于测量血压的部位,我们测量观察了前臂桡动脉血压,并与肱动脉血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测试对象抽测本院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23人,其中男10人,女13人,17~52岁.1.2方法(1)血压计选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的根据国家标准GB3053-82设计的台式血压计,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袖带长宽为50cm×14cm.测量时选用同一听诊器;(2)肱动脉血压测量法按WHO的规定进行,胸件置于袖带外[1];桡动脉血压测量法基本同肱动脉血压测量法.不同点是:暴露右前臂,袖带驱尽空气后平整无折地缠缚于前臂下部,松紧以能放入1指为度,袖带下缘距腕关节4~6cm,听诊部位为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每种方法测2次,每次间隔30s,最后取2次的平均值;每种方法间隔1min.每种方法测量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方法选定.计量单位为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