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个憩室)经上消化道钡餐、胃十二指肠镜或ERCP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同时结合局部薄层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本组26例患者CT诊断为十二指肠憩室,全部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证实,二者具有一致性。6例病变小于1.0cm,其余20例病变均大于1.0cm,其中4例大于2.0cm,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6例,升部4例,水平部3例,合并炎症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十二指肠憩室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提高对十二指肠憩室CT表现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综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致、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效率,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行胃肠超声检查、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20例,均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后行胃十二指肠等部位超声检查,坐位、仰卧、左右侧卧下检查。结果胃肠超声与胃镜检查二者结果符合率是92.76%,超声与病理检查结果二者的符合率是82.29%,胃肠超声与胃镜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与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和胃镜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联合应用,以提升临床上疾病的诊断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48例HP阳性的溃疡病人,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0~63岁,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4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14d;对照组患者24例,仅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14d,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58.3%(14/24)和33.3%(8/24),而对照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12.5%(3/24)。结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上具有副作用小、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简介:对十二指肠癌并重症胆管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3岁。因右上腹胀痛、发热,伴有纳差、乏力半个月入院,无黄疸、白陶土便。腹部CT和MRCP仅发现胆总管扩张。于外院行抗感染,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全身瘀斑、意识障碍。来我院时,查体:T37.3℃,嗜睡状态,HR148次/min。右上腹压痛(+),墨菲征(-)。实验室检查:WBC20.9×10^9/L,中幼粒0.01,晚幼0.02,杆状0.02,分叶0.57,Hb76g/L,PLT62×10^9/L。粪潜血(+)。凝血酶原时间16.5S,APTT33.5S,纤维蛋白原3.49g/L,3P试验(+)。ALT38U/L,AST58U/L,AKP144u/L,γ-GT25U/L,总胆红素28.8μmol/L,淀粉酶正常。入院后行ERCP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域3cm×5cm溃疡,病理为低分化腺癌。造影见胆总管直径11mm,下端呈锥形狭窄,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在2016-2017年收治的4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28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B组2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进行服药抗菌治疗,并随访其治愈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96.4%,B组患者治愈率为90%。随访结果未见复发,且无其他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目前仍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有效方法,单纯缝合修补术或溃疡病灶切除加缝合术后辅以抗溃疡三联药物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的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患者行以针对性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活力、情绪角色、躯体角色、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81.82%,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共撷取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2例。按照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将1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采取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为93.42%、73.6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26%、19.74%,组间对比差异存在,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采用参苓白术散,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可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12月接收治疗的8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164例内科诊治的治疗办法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收集我市部分医院自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进行胃和十二指肠治疗的患者案例,总共有一百六十四例,并就所有接收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出现腹膜刺激症状的患者达到了一百三十例,另外出现溃疡症状的患者或者是曾经有类似病史的患者有一百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状况的患者有一百一十二例,出现较为轻度休克的患者有十二例。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进行穿孔修复患者有一百零八例,另外进行胃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有二十二例,并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有八例,在进行胃穿孔手术修复之后发现,属于胃癌的救治患者有十二例。结论通过研究表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同时还会伴随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最切实可行的治疗办法就是借助穿孔修补术,但实施这一治疗办法也要根据患者的状况而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20mg),口服频率为1次/d;观察组治疗药物为泮托拉唑(40mg),口服频率为1次/d。对两组患者完成4周治疗后,于临床对患者实施胃镜复查工作,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表现出显著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的现象。结论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在就诊过程中,对其具体症状表现等加以分析后,合理选择泮托拉唑药物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可以获得显著的溃疡愈合评价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期间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5.00%),不良发应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0.00%),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80.00%),比参照组护理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舒适护理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期间,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医院进行胃癌切除术治疗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的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例患者进行我院新实施的全面干预护理方法,作为观察组,同时研究之前进行胃癌切除术治疗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的20例患者资料,行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液体量、治疗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相对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观察组22-31(22.32±3.17)d,对照组31-62(37.45±24.26)d,观察组20例患者1例死亡,治愈率为95%,对照组患者3例死亡,治愈率为85%,引流液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3-35(12.37±7.99)ml,对照组19-48(34.43±14.20)ml。并发症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下降,观察组5%,对照组10%,以上观察指标都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胃癌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进行细心、体贴、全面干预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2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空肠造瘘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操作期间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事件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对术后营养支持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3.5%,对照组仅为78.3%(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术后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