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湿包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科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灭菌包 120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灭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湿包相关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方法实际效果。结果 对照组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一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实践中提高业务员的素质,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湿包数量,提高蒸汽灭菌的效果。
简介:摘要供应室的工作对于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其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设备物资的管理、养护,尤其加强灭菌器的管理和掩护,进行规范的操作,提高人员素养是医院临床正常运转的保障,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善于总结,寻求原因,积极改进,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湿包问题较为常见,我们应积极应对,对其背后的原因要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最大限度地让灭菌物品湿包发生率得到降低,提高供应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中湿包形成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6000件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湿包出现的数量及导致湿包出现的因素,之后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经统计可知,共有49件湿包,经分析可知,导致湿包出现的因素包括消毒员技术操作不熟练、蒸汽源的质量较差、未正确包装、卸载方式错误等。结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中湿包形成的原因包括消毒员技术操作不熟练、蒸汽源的质量较差、未正确包装、卸载方式错误等,需要针对上述因素予以针对性的控制。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腔体型过程质询装置 PCD和自制测试布包测试效果。方法 应用试验研究方法对 200次高压灭菌循环化学监测进行分组对照,实验组采用腔体型过程质询装置 PCD,该装置内放入化学指示卡 1枚;对照组采用自制测试布包,包内放有化学指示卡 1枚,共计 5个包。结果 两组试验合格率及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对试验影响的对比差异显著, P< 0.01。结论 腔体型过程质询装置 PCD合格率明显高于自制测试布包,它可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可作为非植入物负荷放行重要依据,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实际灭菌效果,以及在灭菌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用临床常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本次研究的指示菌,并借助常规不锈钢针作为检测载体,将临床检测中最为常见耐药菌定位代表菌,对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对硅胶管、腹腔镜器械、金属器械等进行灭菌过程中,该技术均能达到灭菌合格标准。而在粉剂、水剂、棉织品以及纸质品灭菌中均无法达到临床灭菌标准。且该技术灭菌效果主要体现在杀灭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层面。结论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受物品干燥程度以及有机物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类型嗜热脂肪杆菌对于该灭菌技术的抵抗力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灭菌中采用不同清洗与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及固定范围内(本中心),选取手术室内镜器械70件,将其依据清洗、消毒方法不同分成2组,A组35件采用人工清洗及2%戊二醛浸泡灭菌,B组35件采用自动清洗机清洗与等离子灭菌机灭菌,对比两组器械清洁与灭菌效果。结果 B组器械清洁率(77.14%)较A组(97.14%)低(P<0.05),灭菌合格率(100.00%)较A组(80.00%)高(P<0.05)。结论 在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清洗、灭菌时,人工清洗效果较自动清洗好,但等离子灭菌效果较2%戊二醛浸泡灭菌优,可根据具体需要酌情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进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500件为不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入院后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n=250)、探讨组(n=250)两组,分别给予戊二醛熏蒸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对比灭菌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结果:探讨组较常规组的灭菌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戊二醛熏蒸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在不耐高温手术器械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