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体位对肺力学的影响.方法:12例胸科手术病人,分别于仰卧位双肺通气后、仰卧位单肺通气后、侧卧位双肺通气后及侧卧位单肺通气后,记录病人的肺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结果: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后,最大吸气压(PIP)明显上升,动态肺顺应性(Cdyn)明显下降,加上单肺通气后,上述参数变化更为明显.仰卧双通时,PEEPi未测出,而仰卧位单通时,PEEPi约为1cmH2O,侧卧单通时,上升为3cmH2O.体位对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结论:侧卧位后,PIP及Cdyn明显改变,侧卧单通时出现PEEPi,对于原本就可能存在有PEEPi的病人,加上PIP升高,有引起肺泡破裂的危险.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观察不同体温保护方法对全麻患者麻醉恢复中心温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90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SAAI-N类手术,手术时间约为H2。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综合保温组,人室后采取综合保温措施,设定室温为2一24℃,下半身覆盖充气式保温毯,设定充气温度为42℃,身下铺垫电热毯,增加上肢暴露皮肤隔离层,液体加温至37℃;B组仅设定室温为2一24℃,无特殊保温措施;C组为常规手术组,采取常规保温措施。结果A组、B组与C组在45min后,A组与B组在75min后同时点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下,主动体温保护能有效地防止体温损失,并提高单体温,也能改善短期手0引言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椎结核前后路联合手术不同体位采用的护理配合方式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就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胸椎结核患者纳入到本次对比实验中,采用双盲分组法的方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在研究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手术体位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疗效。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N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胸椎结核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体位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护理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首诊年龄以及托幼教育阶段所在托幼机构的体制,分析讨论不同体制托幼机构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开展医疗工作的重点。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年龄、首诊年龄、主要生活地区、托幼机构性质。分析患儿在托幼教育阶段,机构性质、生活地区分布以及首诊年龄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托幼教育阶段主要进入私立机构。公立机构患儿的首诊年龄明显高于私立机构。不同地区公立机构患儿的首诊年龄均高于私立机构。相同体制的托幼机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间其首诊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由于私立托幼机构中孤独症患儿的首诊年龄明显低于公立机构,患儿具备早期开展康复治疗的年龄基础,私立托幼机构应获得更多的康复信息和资源,政府部门应协助私立机构与专业康复机构建立联系,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使机构内的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多的康复训练。公立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识别,对存在行为异常的儿童督促患儿家长尽早进行医学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体位护理在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需要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作为分析讨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患者,第一组患者采用常规仰卧位护理方式,第二组患者采用半卧位护理方式,第三组患者采用转动体位护理方式,比较三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效果。结果第三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均低于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动体位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