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了解消化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的结构变化及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采用新灰色关联分析及结构变动度分析对上海市某三级消化专科医院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72254例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进行研究,包括药费,耗材费,检查检验费和医疗服务费共4类次均费用,探讨各次均费用与住院次均费用的关联度及结构变化情况。2015-2021年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由62899.17元下降至62400.95元,降幅为0.73%;其中医疗服务费增长8.90%,检查检验费增长138.10%,耗材费下降10.84%,药费下降53.39%。新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次均费用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耗材费(γ2=1.0000),医疗服务费(γ4=0.8348),检查检验费(γ3=0.7625),药费(γ1=0.7435)。结构变动度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1年各项次均费用的结构变动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检查检验费(CSV3=42.67%)、药费(CSV1=33.58%)、耗材费(CSV2=16.42%)、医疗服务费(CSV4=7.33%)。其中药费和耗材费呈负向变动。次均耗材费是影响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的主要因素,次均医疗服务费占比其次,次均检查检验费增长较快。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控制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剖宫产单病种费用,降低该单病种平均费用到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值水平。 方法 通过应用excel及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对1476例剖宫产单病种数据分析,费用不服从正太分布,因此采用中位数形式描述,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曼-惠特尼U检验,多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在95% 置信区间,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通过以医疗组为单位的考核模式,该院2021年7-12月剖宫产单病种费用与2021年1-6月进行独立样本曼-惠特尼U检验,在95% 置信区间,P=0.0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通过以医疗组为单位的考核模式,能有效降低剖宫产单病种费用。2、该院剖宫产单病种费用在医疗组间同质化程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病案首页信息,探讨结肠息肉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结肠息肉住院患者病案首页,对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及其住院费用分布和构成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F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对结肠息肉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肠息肉患者住院费用的均数为5343.70元,位于前3位的住院费用依次为诊断费(60.71%)、西药费(14.86%)和治疗费(12.67%)。结肠息肉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其他疾病诊断数、手术操作数。结论:结肠息肉患者的住院费用受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操作数等因素影响。老年女性、病情较重、涉及手术操作多的患者往往费用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查体人员年龄与查体费用、查体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 2017年 1月— 10月期间由单位组织或个人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员 47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入组的 470例健康查体人员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健康查体人员的一般资料和健康查体时间、时间间隔、费用支付情况等。结果:年龄> 50岁的中老年人的健康查体时间间隔以 1年次居多,而 20-40岁年龄的人员首次与 1年次健康查体时间间隔基本持平。健康查体人员中以公费缴纳居多,占比 81.3%,而个人支付只占到 18.7%。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 19岁和年龄> 60岁的人员,以个人支付为主,而年龄在 20-60岁之间的人员则以公费缴纳为主。结论:健康查体人员的查体时间和查体费用支付方式与其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年龄越大的人员其健康查体的频率越高,间隔时间越短;而查体费用的支付方式,则是年龄< 19岁和年龄> 60岁的人员主要以个人支付为主,而 20-60岁之间的人员则以公费缴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