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CCRCC)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的MR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平扫T1WI多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显示假包膜10例(62.5%),所有病灶弥散加权(DWI)均呈高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块多为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呈“快进快退”型特性曲线。根据肿瘤强化程度和峰值出现时间分成4型。MR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87.5%。结论MRI对诊断CCRCC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CCRCC的首选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评价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盂移行细胞癌(T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R检查、经病理证实为ccRCC及TCC的患者38例(ccRCC29例,TCC9例)。患者均行MRT1W脂肪抑制和T2W脂肪抑制序列扫描、LAVA增强扫描、DTI序列扫描(b=0、600s/mm2)。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AW4.4工作站采用Functool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2名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ccRCC和TCCADC值及FA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FA值对ccRCC与TCC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ccRCC的ADC值[(2.03±0.49)×10-3mm2/s]高于TCC[(1.57±0.43)×10-3mm2/s;P=0.015)],但ccRCC的FA值(0.24±0.10)低于TCC(0.42±0.22);P=0.002)。ADC值曲线下面积0.761(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77.8%,阈值为1.59×10-3mm2/s。FA值曲线下面积为0.762(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93.1%,阈值为0.326。结论MRDTI可有效鉴别ccRCC和肾盂TCC,其中FA值对鉴别两者的特异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多层螺旋 CT 和MRI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千佛山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参与本实验的64例疑似卵巢细胞癌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3.5±4.5)岁,均行CT与MRI检查,分为CT组和MRI组。由两组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如有异议商讨后得出结论,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最终得出结论。结果:经过实验,通过MRI检查发现55例符合最终诊断。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88.89%,准确率为95.31%;通过CT检查发现55例符合最终诊断,灵敏度为85.45%,特异度为77.78%,准确率为83.38%。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结论:CT与MRI检查均可较好地检出OCCC,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但MRI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比CT更高,特异度没有明显差异,建议以后在临床中使用CT与MRI联合诊断,通过仔细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五年无病生存率72.50%,五年总生存率为86.67%(104/120),IC1期患者预后显著优于IC3期患者,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C2患者预后显著优于IC3期患者,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以及满意的瘤体减灭术是对患者总生存时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否化疗耐药与FIGO分期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相对于其他上皮性卵巢癌而言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大部分患者诊断时为I期,早期患者预后相比较而言预后较好,术后破裂对I期患者预后不会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总结肝透明细胞癌CT影像特征,判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6年5月间收集的5例肝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追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病史,AFP阳性2例。肝单发性病灶2例,多发性病灶3例,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境界不清,病灶中心有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呈结节样强化,门脉期肿块内仍见散在斑点状强化灶,但整个肿块呈相对低密度,有坏死灶者中央呈更低密度。结论肝透明细胞癌无特定的CT影像学特征,其组织学特征及其形态变数较多,这是诱导误诊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侵袭力强、恶性程度高、转移发生早等特点。现有指南及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均较少,治疗手段尚不明确。本文就其特点及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透明的细胞癌当中GPC3、AMACR、NapsinA表达与鉴别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并筛选近10年来本院就诊卵巢透明的细胞癌5例病患基础病理临床资料为对象,并取同期所收治完整的病理临床资料5例做对照分析;结果GPC3、AMACR、NapsinA在OCCC当中阳性率,它其余各类肿瘤阳性率相比显略高,P<0.05;WT-1的阳性率,与GSC相比,OCCC较低,P<0.05,类似于MC、EC;p53,其在OCCC当中,病例表达包括野生与突变型的特点,类似EC、MC、LGSC表达的形式,与HGSC不同,均为突变型的特点;与其余各类的肿瘤实际阳性率相比,ER、PR较低,P<0.05;与其余各类的肿瘤实际阳性率相比,CK20、CK7无明显差异;PAX-8的阳性率类似于GSC,比MC、EC高,P<0.05。GPC3、AMACR、NapsinA在OCCC当中表达的实际情况。AMACR、NapsinA表达的具有较高强度,显示的3+、2+各占60.9%、69.6%,GPC3表达的强度即为3+、2+,且各占69.5%;GPC3的特异性即为69.1%、敏感性即为69.6%;AMACR的特异性即为95.6%、敏感性即为82.6%;NapsinA的特异性即为为95.6%、敏感性即为91.3%。结论在卵巢透明的细胞癌当中,GPC-3、AMACR、NapsinA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最有效性标记物。HNF-1β、PAX-8、WT-1、GPC3、AMACR、NapsinA联用,对诊断透明的细胞癌临床病理实用价值极高。
简介:目的:分析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其组织类型和组织来源,方法: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与肺内其他肿瘤进行鉴别。结果:电镜及免疫组化对肺原发性恶纤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肺内原发性恶纤组较少见,X线特点为孤立性块状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欠光滑,无毛刺,肺穿刺活检可见间叶成纤维细胞成分,应考虑本瘤,此瘤恶性程度高,组织来源倾向于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免疫组化AACT,Vimentin强阳性。
简介: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的价值。方法将96例P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热化疗灌注与TAE联合治疗,B组采用常温下化疗灌注与TAE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天及30天肝、肾功能变化,治疗前、治疗后7天免疫功能变化;治疗后30天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依据RECIST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每间隔30天重复治疗1次,第3次介入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总生存期。结果治疗后3天A、B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B组高于A组(P〈0.01),但治疗后30天较治疗前无变化,而A、B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近期疗效评价A组临床有效率75.00%(36/48),B组39.58%(19/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提高,而B组治疗后下降。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P〈0.01)。结论热化疗灌注联合TAE是治疗PHCC的有效方法,且对肝功能影响仅为一过性的。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及MRI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2020年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80例,研究分析所有参与研究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CT及MRI临床影像资料。结果:单发病变组织的有65例,平均病变组织直径(4.12±0.43); CT检查结果中60例患者病变组织出现动脉期轻度强化;MRI检查结果显示 T1WI扫描出现低信号的有23例;MRI增强扫描主动脉期出现轻度强化的是22例;门静脉期明显强化的有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MRI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疾病的临床诊断非常具有价值,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