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全新包皮环切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包皮环切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将155例包皮过长患者施行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同期108例行包皮环切器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水肿、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根部皮肤环切组手术时间(20±5)min,包皮环切器包皮环切组(5±5)min;前组术中出血量(2±1)ml,后组为(1±0.5)ml;前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4例,血肿2例,无局部感染;后组术后创口水肿5例,无血肿、感染病例,总共并发症发生率4%;前组术后疼痛持续(20±4)h,后组为(24±6)h。结论两组包皮环切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都具有优越性,疗效佳,临床上均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包皮吻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包皮环切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包皮过长、包茎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试验组接受一次性包皮吻合器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VAS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切缘整齐、美观。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全切组)、甲状腺近全切术(近全切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近全切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全切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切组,P<0.05;近全切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更佳,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及近全切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意义.方法分析1996年5月至2007年6月124例行甲状腺全切及近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3例(探查组)术中行甲状旁腺探查显露原位保护法,结扎甲状腺下动脉第三级血管,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情况.61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切除甲状腺,不探查辨认甲状旁腺.结果探查组中有2例(3%)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2例(19%)血钙水平明显降低但无症状;20例(32%)术后3d内血钙水平较术前一过性降低;29例(46%)术后血钙水平正常.而传统组中分别为9例(15%)、22例(36%)、21例(34%)、9例(15%).除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以外,其他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全切及近全切术中辨认和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液供应,术后对血钙水平明显降低者适量应用扩血管药物及补充钙剂,可有效防止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与术后尿道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9例接受TURP患者,36例接受PKR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尿常规白细胞数等指标与相应的尿道狭窄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尿常规白细胞数,PKRP组明显优于TURP组(P〈0.05)。术后6个月中,TURP组有10例发生尿道狭窄(16.9%),而PKRP组则仅为1例(2.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URP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影响尿道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PKRP组各指标对尿道狭窄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TURP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因素。PKRP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TURP,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心内护理中心脏相关经络调理方法与技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中医心内护理中心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心内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心内护理中心的脏相关经络调理方法与技术。通过测量参与者的心脏指标、经络相关指标等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参与者的心脏指标和经络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改善程度相对较低。经统计分析,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心内护理中心的脏相关经络调理方法与技术在心脏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下肢曲张静脉的最佳旋切残留率及其对术后微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460例(46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旋切残留率60%组(A组)、50%组(B组)、40%组(C组)、30%组(D组),每组均为115例患者(115条下肢)。于术中计算四组皮下创面率,并于术后5天、20天、120天及360天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瘀血率、皮肤坏死率、疼痛率、麻木率、皮肤感染率、皮肤色素减退率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术后5天:皮肤瘀血率、疼痛率、麻木率及皮肤坏死率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皮肤感染率四组均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天:皮肤色素减退率A组均较其余各组低(P<0.05);术后120天:疼痛率、麻木率A、B两组均较C、D两组稍低(P<0.05);术后360天:A组6例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旋切残留率为50%时可较好达到治疗目的和微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