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选50例乙肝初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给予恩替卡韦卡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情况的对比上没有差异;观察组整体的生化学复常率水平比对照组低,第4周差异显著;观察组整体的HBV-DNA转阴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在第4周和12周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恢复缓慢,尤其是重型肝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良好额度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阿米替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第二周末,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4%,显效率为65%。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的HAMD减分率均比较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0.025、0.014)。在治疗第六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HAMD减分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抑郁症治疗中,服用帕罗西汀或者阿米替林药物,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阿米替林相比,帕罗西汀具有剂量少,副作用小的优势。同时,患者耐受性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恩替卡韦单纯药物治疗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对比情况。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患者62例(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单纯用药治疗组与联合用药治疗组,每组各31例。其中单纯用药治疗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等药物治疗,而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则需要采取拉米夫定药物联合恩替卡韦药物等药物治疗。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HBV-DNA与单纯用药治疗组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ALB、ALT、PTA以及TBIL等情况显著优于单纯用药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患者采取拉米夫定药物联合恩替卡韦药物等药物,长期疗效显著,值得额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流行性病毒感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儿中,30例患儿出现了发热、咳嗽、流鼻涕症状,另外30例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丘疹等症状。将前者分为实验组,将后者分为常规组。分析两组患儿服药一个疗程之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经过相同的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之后,实验组出现过敏0例,呕吐1例,恶心1例,头晕1例;常规组出现过敏0例,呕吐1例,恶心1例,头晕0例。四项负面反应差异均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匹司他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能够独立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对抗H1N1流感、流行性病毒感冒,对于治疗小儿手足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可能导致患儿皮肤发生敏感反应,不适用于皮肤敏感儿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诺福韦酯在HBV-DNA方面优于恩替卡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逍遥散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采取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逍遥散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星期、4星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0.05为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数据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星期、4星期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逍遥散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10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只行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除完全缓解(CR)外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中只有皮疹、皮肤瘙痒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而且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耐受性,为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一种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帕依固龈液对牙周病的综合疗效。方法2012年8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3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西帕依固龈液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I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GI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辅助治疗牙周病能改善患者的牙龈状况,提高综合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52例慢性乙肝患者视为分析对象,且将其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参照组(n=26)。为两组患者均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HBV-DNA平均含量及患者用药后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BeAg、HBV-DNA平均含量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用药后CD3+与CD4+水平相对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能够在发挥药物作用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药物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水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药物治疗应用5d。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8.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33±1.38分和4.46±1.93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89±1.19分和7.88±1.2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总体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尿液检验结果异常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液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并制定应对措施。结果实验室影响因素中,葡萄糖、蛋白质、亚硝酸盐、隐血31例(51.66%),样本加错2例(3.33%);临床因素中,药物影响18例(30.0%),收集方式影响2例(3.33%),申请单与标本误差1例(1.766%),标本未及时送检6例(10.0%)。结论临床有较多对尿液检验有效性影响的因素,患者接受尿液检查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应该对每一个流程严格把握,使影响因素最小化,使误差率降到最低,确保临床尿液检查更具准确性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替换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抗乙肝病毒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收集71例慢乙肝患者,LdT组为31例既往ADV治疗后改用LdT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为40例既往ADV治疗后改用ETV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治疗期间第24,48,72,96,120以及144周病毒学应答率、DNA水平降幅及观察期间波动情况、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谷丙转氨酶(ALT)波动情况。结果LDT组及ETV组病毒学不可检测、DNA水平降幅无明显差异,观察期间两组DNA水平较为平稳,未见较大波动;治疗前期LDT组HBeAg阴转率显著优于ETV组,24周时两组间阴转率趋于一致;LDT组有1病例于24周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期间两组ALT均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结论在慢乙肝患者长疗程抗病毒治疗中,较ADV单药治疗,换用LDT序贯治疗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且LDT抗病毒疗效相较ETV并无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