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脾安神汤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心脾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予归脾安神汤,对照组予佐匹克隆片,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分别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归脾安神汤与佐匹克隆有相似的疗效,前者起效不如后者快,但长期疗效稳定,副反应少。结论归脾安神汤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归脾安神汤 脑梗死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间我院治疗的患者170例,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痊愈,无效8例,总有效77例,对照组患者24例治愈,无效19例,总有效66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并且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六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0.05)。结论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死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患者例数一共为118例,研究的时间范围在2014年2月-2017年1月,对上述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所有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对上述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方面的检查,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患者在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血糖水平方面无差异,而和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吸烟史、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有密切的联系,P<0.05,同时在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所有患者会有出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而未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就比较少。结论因此要综合的评价患者发病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出现糖尿病脑梗死的患者加以上述因素的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起到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肢、下肢功能评分为(56.88±5.64)分、(40.69±5.53)分、(27.93±2.15)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认知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47例)与认知正常组(33例),比较分析脑血管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伴发疾病评分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发生与长期饮酒、发热相关(P<0.05)。结论长期饮酒、发热是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而高龄是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高危因素。

  • 标签: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认知障碍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对选取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98例,98例患者经治疗后稳定,合并轻度认知障碍。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发放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调查。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MoCA评分均较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观察组、对照组的ADL评分均较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改善,但是丁苯酞软胶囊改善更明显。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改善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达生(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尼莫通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尼莫通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4例基本痊愈,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1例基本痊愈,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4±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5±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尼莫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西药疗效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尼莫通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促进技术 功能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180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康复锻炼及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AC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疗效确切,在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差异性大,头颅CT早期诊断具有局限性,头颅MRI检出率高,18例患者8例经CT确诊,10例经颅脑MRI确诊,经治疗后病情缓解16例,2例死亡,死亡率11.1%。结论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必要时采取MRI检查,可早期正确诊断,提高小脑梗死治愈率。

  • 标签: 小脑梗死 预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检查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CT影像诊断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h内的CT图像出现异常者23例,主要表现为豆状核或脑皮质区可见稍低密度影,局部脑沟变窄或消失,一段大脑中动脉的密度高于另一段或其他动脉的密度;24h或一周后复查CT,所有病例均见有明确的梗死区域。结论脑梗死的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够明确诊断,CT检查快捷、无创、经济可以作为临床怀疑早期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脑梗死 CT检查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疾病结局欠佳,致死致残率很高。引入新型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急性脑梗死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初现成效。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现状进行阐述,并就其治疗新进展包括新疗法和新药物进行详细介绍,希望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治疗 新进展 新疗法 新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行为护理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行为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结果行为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加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行为护理 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30例对照,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有显著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对发病3d内开始用药的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6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从2013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观察这60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中老年脑梗死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3.33%。结论对于脑梗死的防治,在进行降纤、抗凝和改善脑血流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的认知度和理解程度。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资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约25%患者病前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缓,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按照梗死部位不同,分为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本文分析脑梗死引起双目失明一例,总结治疗经验。

  • 标签: 脑梗死 双目失明 病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在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方式对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极佳,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肌电反馈 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手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为期,共挑选患者132例,经临床确诊均为脑梗塞。为其中66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另外66例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所得数据记研究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88.52±1.37)分,明显高于对比组(67.85±1.49)分;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45%(63/66),明显高于对比组78.79%(52/66),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中年脑梗死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梗死面积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心电图提示有心房纤颤患者应慎重使用抗凝药物,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慎重选用抗血小板药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复查颅脑CT及头颅MRI。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