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猝死的临床特点,提出预防老年猝死的预防方法,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38例老年猝死的病因和发病规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的猝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紧急危重病症,往往来不及诊治和抢救,复苏的成功率极低。结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到医院就治是预防老年猝死的关键。

  • 标签: 老年猝死 预防
  • 简介:摘要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时,如炎症、纤维化、脂肪浸润、供血代写异常等,均可引起猝死。本文援引一例死亡案例,对房室结脂肪浸润引起猝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心脏传导系统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SCD)发作的高危因素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抢救的79例SCD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指标包括一般临床特点、临床特征、心电图特征及基础病理疾病等。结果SCD患者的构成比间比较,在各发病年龄段、性别、发作时间、发作季节方面,P<0.05和(或)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69岁发作者占61.75%;男女为4.58;发作时间在凌晨至上午者(1~12时)占67.09%,尤其是晨起时占35.44%;秋、冬季发病分别占27.85%、50.63%。心室颤动占53.17%,心室停搏占26.58%,电-机械分离20.25%,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患者基础病理疾病构成比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就诊时症状临床分期构成比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分别占39.24%、29.11%。结论SCD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秋冬季晨起时和上午为高发时间,发作时均有心电图病理变化,以心室颤动最常见,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基础病理疾病。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高危因素 病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6期
  • 机构:阿根廷妇幼保健和生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穿戴手套装置,能够检测睡眠状态下婴儿血液中的含氧量、心率和血压状况,并通过适当刺激中断孩子的睡眠,从而避免婴儿在睡眠中猝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建院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30例运动性猝死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猝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例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占到了总数的70%,有2例因为饱食后暴晒并且进行剧烈的运动导致猝死,有5例因剧烈运动后冷水冲澡而导致猝死,另有2例,因高原缺氧导致猝死。结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要检查身体的各项指征是否能进行强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脏方面的检查,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头晕,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就医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在运动后,要缓慢使身体放松下来,达到平静的状态。

  • 标签: 运动性 猝死 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1例猝死型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特点,及医院误诊该例病情过程分析,探讨猝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死亡机制。

  • 标签: 猝死 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中猝死的特点以及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本人所在医院急救科2011-2013年204例猝死患者,按照性别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猝死时间、猝死前疾病的调查,抢救的措施和反应情况,有效率等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猝死患者普遍呈现出的特点。结果通过对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4例猝死患者中,约60%有心血管疾病,猝死年龄普遍在六十岁以上,且男性比例较大,猝死时间冬季发生的几率较大。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室速、室颤。有效复苏的抢救时间≤6min的82例,6~8分钟的为20例,超过8min则无效。结论猝死大部分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病,是一个高危群体,因此应当加快普及心脏复苏术的技能培养,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普及自动除颤仪是十分必要的。在预防方面,应当避免心血管病史人群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做好定期检查,加大排查力度。

  • 标签: 猝死 特征 心脑血管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猝死抢救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全院共抢救的256例猝死病人,根据猝死到启动CPR(心肺复苏)的时间,将256例猝死病例分三组,即心肺复苏延迟组、心肺复苏较迟组、心肺复苏及时组。根据情况进行药物及电除颤。结果猝死后72小时内死亡155例,心肺复苏初步成功62例(猝死经抢救后存活72小时及以上,但不能被唤醒),心肺脑复苏成功39例(猝死患者经抢救后存活72小时以上,且能被唤醒)。其中复苏及时组中,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在较延迟复苏组中,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率较高,但无1例脑复苏成功,死亡率较低;在延迟复苏组的病人中,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率极低,且无脑复苏成功者,且死亡率最高。结论越早启动CPR、电除颤,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越高,死亡率越低。P<0.01,具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猝死 抢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情况。方法对275例院前猝死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结果心源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肺源性疾病是50岁以上人群猝死最主要的病因1。结论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建立科学的急救网络系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猝死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冠心病猝死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它有其必然性因素,本病主要是早期防治。本文从中西医方面研究总结了早期的防治方法,提出中医摄生对防治冠心病的形成、猝死有重要作用。冠心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与五脏功能相关,尤以心脾肾为主。中医的摄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其综合性的防治作用,“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就是很好的说明。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辩证施治方面,笔者将其分为(1)心气虚动脉粥样硬化,主以益心健脑汤等;(2)脾气虚动脉粥样硬化,主以健脾降脂汤等;(3)肝肾亏虚动脉硬化,主以养阴软化汤、平肝降脂汤等。用之临床效果较好。在西医方面吸取了现代医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药物和方法,急救措施,先进技术等。中医主要是早期防治,若出现心肌梗死,必须及时住院,西医抢救治疗为先,而后辅以中医辩证施治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中西医早期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特点,以便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199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同性别、相同或相近年龄、入院时间及在猝死者当日仍住院的非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组,11匹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共有2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猝死发生率为1.66‰,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合并躯体疾病及心电图异常的情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猝死患者中伴有躯体疾病及心电图异常者较多,对此类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格外注意。

  • 标签: 精神科 猝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居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与PE发病的关联。方法对检索并入选的34篇有关肺动脉栓塞猝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纳入分析的文献共34篇,总病例数90例。2.年龄在2-80岁,平均为(41.7±13.9)岁,男女=2.751。3.围手术期55例(61.1%),恶性肿瘤9例(10%),心血管疾病19例(21.1%),感染4例(4.4%),包括下肢及臀部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伤寒及头部外伤血肿感染,下肢深静脉病变2例(2.2%),使用氯丙嗪2例(2.2%),肾病综合症1例(1.1%)。4.发病急促,常于5-60分钟经抢救无效死亡。5.血栓类型包括混合性血栓84例(93.3%),白色血栓2例(2.22%),癌栓4例(4.44%),空气栓塞、羊水栓塞各1例(1.11%)。结论1.围手术期、心脏病、恶性肿瘤、感染、肾病综合征及服用氯丙嗪均是PE猝死的危险因素。2.发病凶险,死亡率高,需积极预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猝死的因素,为其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入选研究的对象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发生病情急剧恶化,分析患者的猝死原因。结果本研究中入选的对象中7例死于心源性猝死,10例脑实质出血,2例肺栓塞,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2±2.05)岁。结论导致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猝死的因素较多,有效分析其猝死因素,对于日后开展其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猝死 原因分析 蛛网膜下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监狱行为对青壮年服刑罪犯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的影响及分析猝死可能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江苏某男性监狱服刑青壮年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某监狱青壮年服刑罪犯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主要发生于春节期间,平时有散发病例;春节期间猝死病例与平时有散发病例存在明显区别。结论青壮年服刑罪犯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可能由多种疾病所致,春节期间猝死病例和平时散发病例可能病因不同,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春节期间猝死病例数,猝死性胰腺炎可能是主要病因。

  • 标签: 青壮年服刑罪犯 夜间睡眠猝死 Brugada综合征 猝死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现场急救及防护措施在运动性猝死中的体会及影响,并为军事训练服务。方法选取武警驻京某部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10例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现场急救措施及日常防控措施进行工作总结。结果运动性猝死与其运动项目、运动强度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包括心源性与脑性猝死,其中冠心病及血管粥样病变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结论现场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保障,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日常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类事件发生,降低了猝死死亡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现场急救 突发状况 治疗效果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出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征、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猝死时间、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的基础病因主要有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冠心病者最多(46.4%)。患者死亡时间集中在冬春两季,以中午至凌晨多见。猝死前23例(41.1%)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16例(28.6%)患者出现心室率加快,血氧饱合度下降5例(8.9%),血压下降5例(8.9%),意识丧失7例(21.4%)。低钾患者49例,高钾7例。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临床治疗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