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3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20~60min;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膀胱穿孔、术后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36个月,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2%;6例患者均行再次电切治疗。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可反复多次操作,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避免患者经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因其效果确切,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Pilon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根骨骨钉牵引式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率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治疗Pilon骨折中,采用有效切开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且不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于1993年首次将创面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并获得成功。1994年,裘华德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经过一系列改造,不断得到完善。现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独立生产各自品牌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套件,其种类不下百种。本研究试图收集常见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套件,实测其各项物理系数,利用Abaqus软件构建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基础研究拓展视野,替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改进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13岁,平均9.6岁;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所有患儿经X线确诊,按AO/ASIF分型A1型10例,A2型6例;B1型3例,B2型2例。记录术前、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下肢长度及踝关节活动度,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5.6(4~36)个月。术后出现外固定针松动2例,针道渗液5例,无针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术后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为2.2(2~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及畸形。Johner-Wruhs评分优19例,良2例。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45例,按其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组(A组,17例)以及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支架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早、晚期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58.8%,B组优良率67.9%,B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支架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方式,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3.34%,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在治疗Pilon骨折患者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软组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