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治疗时,选择空气复苏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 方法: 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我院 接治 的窒息新生儿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认新生儿基本资料 于 我院数据库中登记,对所有儿童进行 Excel 表格公式法两组均分 , 记名为对照组( n=26 )于实验组( n=26 ); 对照组患儿采用纯氧进行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空气复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6.00%,对照组为 100.00% ,两组对比差异 不 显著( P> 0.05) 。 结论: 在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时,传统医疗理论中认为选择 纯氧复苏 才能对疾病症进行控制,但本次研究说明了采用空气复苏效果一样良好,对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创伤性休克早期中,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则为延迟液体复苏,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时间上人数少于对照组,此外,在红细胞压积( HCT )上两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为( 22.75±2.16 ) % ,对照组则为( 16.99±2.15 ) % 。随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延迟液体复苏模式有利于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对凝血功能加强保护,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探索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生儿窒息预测模型及早期干预策略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家庭支持的影响,以提升窒息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的40例新生儿病例,其中对照组(20例)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患者(20例)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新生儿窒息的预测模型及早期干预策略。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家庭支持与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实验组新生儿在窒息预测和早期干预策略下表现出更好的临床反应、治疗效果和家庭支持。结论:采用新生儿窒息预测模型及早期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并显著增强家庭支持与满意度。因此,推广和应用这一策略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窒息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患儿的健康发展和家庭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指导培训临床医、护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心肺复苏教学辅助仪。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支架、滑轮(传送、行程)、尼龙绳、指环、限位标尺、重力金属及USB音乐盒。学生在操作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CPR按压的频率与深度。使他们更快、更规范的掌握高质量的CPR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的复苏期护理疗效。方法:采用科学数字随机法对本院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收治行全身麻醉患者 86例分为 L组和 C组,每组 43例。 C组行全麻术后常规复苏期护理, L组行全麻术后低体温护理干预,比较 L组与 C组干预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及平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下降发生率。结果: L组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为 6.98%( 3/43)明显低于 C组低体温发生率 27.91%( 12/43),且 L组术后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 C组( P< 0.05); L组术后血氧饱和下降的发生率为 23.26%( 10/43)明显低于 C组血氧饱和下降的发生率 55.81%( 24/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进行低体温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和血氧饱和下降发生率,提高血氧饱和度。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6 年 9月至 2017 年 9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 6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 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前后生命体征、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 96.67 %,对照组为 8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 SAS评分、 SD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患者急救后生命体征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急诊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7 月间收治的 58 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不同护理模式来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病例均为 29 例,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急诊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的是两组康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 NIHS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GCS 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以上资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肺复苏后开展急诊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入院实施心肺复苏患者108例,采用随机平均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4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护理实施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在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心律、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长、呼吸频率等四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心脏复苏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平稳患者生命体征,具有较高的护理实施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