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1 月诊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观察组利用关节镜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为 93.1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为 70.4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促进韧带修复,缩短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肝病科开展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的意义。 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1月,选取本院肝病科收诊的182例肝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1例患者给予常规疾病教育,实验组91例患者联合开展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在教育结束后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交叉感染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病科开展交叉感染知识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交叉感染知识的掌握,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叉克氏针及微型空心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54例末节指骨骨折患者为对象,依据治疗差异分组,甲组的27例实施交叉克氏针治疗,乙组的27例实施微型空心螺钉治疗,治疗之后对结果对比。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围手术期指标,乙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甲组,透析次数少于甲组,乙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治疗概况,以治疗优良几率作为评价指标,乙组的优良几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2.5%和74.1%,。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并发症情况,乙组的并发症例数2例,甲组是5例,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分别是7.4%和18.5%。结论:针对末节指骨骨折的患者实施微型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治疗效果可行性高,值得实施和借鉴。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 Versalok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陈旧性撕脱骨折。方法:将一例外伤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陈旧性撕脱骨折的患者应用 Versalok锚钉治疗,记录病史及手术记录,观察术后临床效果、恢复情况及复查右膝关节 X线等。结果:患者膝关节活动痛性受限情况较前明显好转,恢复良好。结论:此次病例使用 Versalok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陈旧性撕脱骨折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使用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时,采取基于生物全息愿 理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期间在黑龙江省医院接受治疗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仅接受运动疗法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接受基于生物全息原理针刺治疗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P)评分、颈椎病治疗评分。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节点,观察组VAS-P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颈椎椎病治疗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生物全息原理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可显著缓解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股骨侧I.D.E.A.L.定位和解剖定位两种方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ACL重建手术的43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股骨侧I.D.E.A.L.定位21例、解剖定位22例,均选择单束重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月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术后3月、6月、12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术后6月重建移植物与胫骨平台夹角。结果:两组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较术前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生儿窒息预测模型及早期干预策略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家庭支持的影响,以提升窒息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的40例新生儿病例,其中对照组(20例)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患者(20例)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新生儿窒息的预测模型及早期干预策略。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家庭支持与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实验组新生儿在窒息预测和早期干预策略下表现出更好的临床反应、治疗效果和家庭支持。结论:采用新生儿窒息预测模型及早期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并显著增强家庭支持与满意度。因此,推广和应用这一策略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窒息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患儿的健康发展和家庭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改良的穿刺系统穿刺家兔股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旨在提高制作过程中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的家兔 40只 ,随机分为两组, A组(实验组) 20只, B组(对照组) 20只。 A组应用改良后的 24G静脉留置套管针,采用 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经微导管缓慢注入预制自体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 B组切开暴露股动脉 18G穿刺针穿刺,引入微导管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与 A组同样的办法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结果: A组 1只股动脉穿刺失败, 19只股动脉穿刺并右侧颈内动脉均栓塞成功,成功率为 95%。 B组 14只股动脉穿刺失败, 6只股动脉穿刺成功并顺利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穿刺部位渗血均较严重,造模成功率为 30%。两组造模成功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良穿刺系统穿刺家兔股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出血少的特点,是一种符合实际应用的技术。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临床教学过程中使用产前肛查和阴道检查模型可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本课题中共纳入了 2015级助产班的 30名实习生,需要分成两组来进行研究对比,名称为对照组中有实习生 15名,名称为试验组中有实习生 15名。对照组进行教学时借助了传统的观看录像的方式,试验组进行教学时借助了产前肛查及阴道检查模型,将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产前肛查、产前阴道检查等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确定为两组需要比较的项目。结果:试验组的技能知识掌握评分、产前肛查操作考核成绩、产前阴道检查操作考核成绩这三项与对照组作比较, P为< 0.05,有显著性。结论:通过自制产前肛查和阴道检查模型可帮助助产专业学生更好的掌握产前肛查及阴道检查等相关操作技能,整体教学效果良好,有推广和普及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苯丙酮尿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 dl- 对氯苯丙氨酸 +l- 苯丙氨酸诱导苯丙酮尿症模型大鼠,通过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测试,研究人参皂苷对苯丙酮尿症( PKU )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结论:人参皂苷明显改善苯丙酮尿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录入资料完完整的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 50例)与参考组( 5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参考组采用常规家庭访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 CDSSM)评分、 Morisky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延缓病情的效果。